這樣就足夠了。
在殷開山看來,以夷制夷,這樣不是更直接點。
大唐指揮著這些番兵打吐蕃,肯定能贏。萬一輸了,也沒關係啊,死的反正是其它番人。
被殷開山這麼一打岔,李超覺得說不下去了。
他辛苦謀劃了好多天的計劃,殷開山卻有更簡單粗暴的。
雖然李超看不起殷開山這個計劃,但簡單直接啊,而且成本也並不高。可李超也不能說人家殷開山的計劃就不行,李世民就覺得挺好的,管他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啊,這話不是你李超經常說的嗎。
不過最後李世民還是給李超留了幾分面子的。
兩個計劃一起採納。
刺殺吐蕃贊普朗日論贊的事情,交由李超,由他去選派刺客。護送蘇毗王子回國聯絡蘇毗舊部的事情,也交他負責。
另一方面,朝廷直接選派一位大將,親赴西南,徵調東女等國兵馬,並聯合吐谷渾的兵馬,一起討伐對大唐不敬的吐蕃。
李超想說,其實大唐不需要做這個帶頭人,就在後面靜靜的看著他們交戰不好嗎?可李世民卻不這麼認為,既然是討伐不臣,那當然得大唐親自統兵出征,至於東女國、白狼國、吐谷渾國,這些只能是附屬協同出兵。
於是乎,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
樞密院這邊列席的一眾大將軍們開始在爭奪統兵機會。
和吐谷渾議和了,和突厥議和了,高句麗也一直沒敢來撩撥大唐,大唐也沒機會去理會他,貞觀二年伊始,天下出奇的太平,邊境也出奇的安穩。
而隨著新軍制的推行,越是高階的將軍們,越是閒的沒卵事。他們除了偶爾去講武堂吹吹牛逼,吹噓下自己的當年勇武,戰場無敵什麼的,也真沒什麼事了。
多數時間,他們在家裡操練自己家的馬球隊,現在也就這麼點愛好了。長安的馬球聯盟,已經轉到了襄陽,大家沒事幹,就開始買好馬,招好球手,經營自己家的馬球隊,跟其它權貴豪門家的球隊爭雄。
不過球隊畢竟是球隊,他們身份限制,也不能上場參加聯賽,只能偶爾在自家的球隊裡過下癮,骨子裡面,他們還是期待著戰爭的。
現在好不容易有一個上場的機會,哪個願意錯過?
一眾大將軍裡,程咬金、牛進達、羅士信、單雄信這幾個傢伙聲音最大,侯君集、張亮、張公瑾幾個的聲音也大,可程咬金他們的聲更大。
吹鬍子瞪眼的,還不時的向侯君集他們亮拳頭。
選將之權在天子,樞密院和兵部還有宰相們都沒這權。
李世民看著吵吵鬧鬧的將領們,還挺高興的,彷彿又回到了當年征戰沙場,在大帳點兵時的感覺。
“區區一個吐蕃,哪用的著一位大將軍出馬,隨便找個將軍或者折衝都尉都可以了。”李世民笑著說道,吐蕃嘛,不就是一個野蠻的部落,還狂妄的想求娶大唐公主,是要教訓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