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果然高明,這三段擊配合火槍兵排射,簡直就是如虎添翼啊。”
“那先弄一批出來,讓士兵們先訓練,不要平時沒訓練,到交戰使用火槍的時候,把自己都給嚇著了。”
製造這種火槍沒什麼技術含量,只要提供配製好的火藥和引線,就算是那些士兵們自己都能加工。
不就是弄截竹筒,然後裝上定量的火藥,插入引線這些。只要保證火藥和引線不受潮,這東西隨時隨地都能裝配。
李超其實心裡也沒太指望這種火槍能發揮什麼作用。
他心裡想的,還是要上火門槍。
本來火槍往後發展,還要經歷突火槍的。
突火槍與火槍的最大區別,就在於突火槍有了子彈。雖然子彈可能就是一些鐵砂、碎釘、破瓷片甚至是石子,但比起火槍卻有了飛躍的進步。
火槍純粹就是大號的煙花,但突火槍,哪怕是用竹筒來發射,哪怕竹筒很可能發射時爆破,甚至基本上只能用一次,但都更厲害,以火藥發射子彈,起碼也能達到二十步的射程了,有了子彈,殺傷力也會更強。
正面噴到,那就真的是百死即傷了。
不過突火槍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還是在於他是用竹筒發射,基本上是一次性,而且容易爆炸。
李超準備直接搞火門槍。
火門槍其實也不是什麼很先進很高科技的東西,它有一個鑄銅或者熟鐵製造的發射管,也就是槍管。
在發射管的下端有一個火門,用來點燃火藥,發射管尾端接一根稱為舵杆的木棍或者長矛。
這根長矛能方便射手握持、瞄準和控制。
不過因為火門槍較大,而且操作複雜,使得需要兩個人。
發射時,將火藥從槍的膛口裝入,然後填入諸如石彈、鐵彈等彈丸,接著用燒紅的鐵絲或者木炭點燃火門裡的火藥,從而將彈丸射出。
因為操作不便,射擊時,得一人負責瞄準,一個負責點火。
當然,李超畢竟是現代人,不可能還走老路。
雖然暫時太複雜的火繩槍弄不出來,或者說製造成本太高,但弄個簡單的火門槍卻不難。
畢竟火門槍就是一截槍管嘛,鑄銅或者熟鐵都行。不過李超認為可以添上引信,往火門裡插根引線,然後士兵用手上的火繩來點燃引線引燃火藥,射出彈丸。
槍管,還可以增加一個套筒的刺刀啊。
不用那種直接塞槍口的槍頭,那種做法,會讓火門槍塞上槍頭後就不能再射擊了,火槍和長槍不能同時共存。
而如果用套筒式刺刀,那麼冷熱武器可以並存使用啊。
李超覺得改進改進,其實火門槍不一定就非得要兩個人使用,一個持槍,瞄準和點火射擊是可以一起的。
不過火門槍不比火槍,一個竹筒就行了。
一把火門槍,還得特別鑄槍管,還要造適合的子彈,打造刺刀,這些都不容易的。
不過以大唐如今的實力,製造出新型火門槍,並不是問題,不過是需要些時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