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唐騰不出手來,既然唐與高句麗一直都相安無事,那唐就不想在與突厥沒分出勝負之前,再動高句麗,不願意再樹一敵。
朝廷是準備分北後東再南,先破突厥,再徵高句麗,然後再吐谷渾等。
可沒想到,唐朝不想跟高句麗現在動手,高句麗倒耐不住寂寞了。
統葉護在漠南吃了一個大虧,回到漠北去打鐵勒。結果那邊夷男老跟他玩捉迷藏,這時偏唐朝又把鬱射設給俘虜勸降了,還帶著大批人馬給內遷中原。
統葉護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簡直就是氣的吐血。
他被唐朝的手段噁心到了。
想轉身再南下跟唐開戰,但夷男還在跟他玩捉迷藏呢,不搞定夷男,他南下也不安穩。
不過統葉護能在西域稱雄,那也不是蓋的。
鐵勒人明顯是得了唐朝的支援慫恿,才敢跟他這樣玩。統葉護便也來個效仿,派人帶了厚禮去了趟高句麗,跟高句麗人講了一番道理,跟他們分析了一下形勢。
不外乎就是唐朝現在一統中原,這早晚會成為大患。若等將來他們更強大了,他們肯定是要去高句麗找回當年隋朝丟的場子的。
與其坐等他們上馬,還不如趁現在他們還沒起來之前,聯手滅了唐朝。統葉護甚至給了一個很有誘惑力的條件,若滅唐,大唐北方他們平分,河北河南歸高句麗,河東關中歸突厥。
當然,這個條件,其實高句麗人並不相信,或者說根本不在意。
他們主要還是覺得突厥人那番唐早晚會找他們報仇的話很有道理,當統葉護承諾,他們會與高句麗同時出兵南下時,高句麗人決定出兵河北。
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據說這是唐朝的那位軍神說過的話,高句麗人聽了之後極為尊奉。
於是乎,趁著遼西的沼澤還沒有解凍,北方的河流還沒解凍氾濫的時候,高句麗人兵了。
兵不多,五萬。
但高句麗人兵的時機選的很好,他們悄悄在遼西集結。
等到統葉護命令漠南的欲谷設出兵南下,越過了陰山,吸引了唐軍注意,等唐軍調兵往大同關、軍都關方向防禦增援的時候,高句麗人才突然出動。
現在,欲谷設帶著五萬突厥兵越過陰山,進入代北,圍攻大同關。而高句麗五萬人,也在攻打渝關。
渝關,就是後世的山海關。
但這個時候,這座關城還沒有天下第一關的名頭。
關城也沒有修的那麼雄偉堅險,甚至並不在後世山海關的那們位置,而是還在更西面。
因為大唐之前主要防禦突厥,因此重點修建的關城都是在北方一線,這東面的渝關,還只是在修建加固的計劃之中。
太原有前軍大都督李績,幽州有右軍大都督尉遲恭,河套朔方那一邊,則有左軍大都督秦瓊。
有這三位大將在,十萬突厥高句麗聯軍,應當能擋的住。
長嘆一口氣。
高句麗人終於還是來犯了,大唐的外敵又增加了一個。此時突厥與高句麗聯起手來,北方防禦形勢更嚴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