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就是把兩稅法和商稅、鹽茶專賣稅等完善,稅賦關乎朝政,軍費開支來源等,財政穩定,才能天下穩定。兩稅法的關鍵,還是按財產田畝納糧,官紳一體。
如果還有餘力,那就是推行科舉改革,把如今的這些科目,分離出專門的進士科舉,其它的專科,只算是錄取專業人才。要確定進士科,才是真正計程車子銓選大典。
暫時,李超就這五個打算了。
至於其它更長遠的,他沒考慮。一個人精力有限,做不到那麼多的事情。
而對外用兵這些,李超覺得如果外敵不入侵的話,那大唐最好是能夠休養生息個十年最好。如果別人要來打,那就應戰。
不過軍事這一塊,已經超出尚書省的範疇了,其實就是他自己定的那五個計劃,都好多是屬於中書門下宰相這塊的職責。尚書省,其實更多是做行政的,國策決定這些,還是中書門下的事情。
李超是參與商議者,不是決策拍板者。
“馬車到哪了?”
“快到東城了。”前面車伕回答。
李超想了想,去鴻臚寺吧。
“老師是要去看那位女兒國的小女王嗎?”
“嗯。”李超點點頭。
青鸞在年前就到了襄陽,比李超還到的早。只不過,兩人在大朝會上才見了一面,此後,雖然也見了幾面,卻沒機會細談。
青鸞的變化挺大,更豐腴了些,也更潑辣了點。
她對李超依然是熱情似火。
李超卻更多的還是牽掛著女兒,因路途遙遠,青鸞沒有把女兒帶來。
青鸞對於李超如今的地位很高興,東女國內附大唐之後,處境並沒有變好。因為東南面的詔人,和西南面的吐蕃,都越逼越近了。
大唐這兩年跟突厥人鬥個不停,倒是忽視了西南。
西南的吐蕃,已經接連滅掉征服了許多個部族,如今實力已經越來越強大,吐蕃人野心勃勃,試圖迫使東女等小國歸附吐蕃。
雖然現在吐蕃人還沒有過份逼迫,但東女國人也知道,最終總會兵戎相見的。
青鸞此次前來,一來是做貿易,二來是加緊採購大唐的軍械裝備,二來,是希望大唐能夠出面調停下吐蕃人。
從前年到去年再到今年。
吐蕃連續三年派使團來參加大唐的正旦大朝,三年,每次他們來除了帶來貨物貿易外,都帶來一個請求,就是想和吐谷渾一樣,跟大唐結親。
吐蕃人求娶大唐公主。
以前李淵沒答應,卻年李世民沒答應,今年李世民還是沒答應。
在大唐朝廷君臣們的眼裡,吐蕃,那是在極遙遠西南的一個野蠻藩部而已。吐蕃,那是跟東女國、白狼羌等藩國同列的。
他們甚至是遠遠比不上吐谷渾的,這樣的藩邦,居然也好意思來求娶大唐公主?
痴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