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唐朝好地主> 第839章 奪兵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39章 奪兵權 (3 / 3)

“陛下,以文臣任樞密使,這沒問題,但不能以文臣來任統兵將領,這個得分清楚。一定不能讓外行統領內行,若用文官去帶兵打仗,這會發生悲劇的。”李超提醒李世民。

樞密使這個職務,雖然說是朝廷軍隊的最高職務,但畢竟樞密使負責的是軍符軍令,又不是指揮作戰。

好比過去朝廷的兵部尚書,也一樣用文臣。

雖然這個軍制改革計劃,是李超炮製出來的,但李超卻是猜測了李世民的想法。

新的軍制,其實就是為了均衡。

宰相們為什麼反對這個計劃,因為這個計劃削奪了宰相們的軍權。設立樞密院,變相的奪了兵部的權,而偏偏樞密院不屬於三省任何一省。

樞密使掌管兵權,宰相們還管著兵部,但兵部只剩下了後勤裝備這一塊了。

為什麼要削宰相們的軍權?

因為如今的群相制度,雖然有點民主議政的樣子,可實際上權力卻很大,李世民那是打天下的皇帝,所以還能與宰相們分權抗衡,但如果換個皇帝,換個本事平庸點的,估計就是宰相替皇帝拿主意了。

正是因此,李超提出的這個計劃裡,弄出了樞密院,看似多此一舉,但實際上卻是大有深意。

多了一個樞密院,宰相們的權柄少了一個最重要的軍權,皇帝又能心安一些。

以後軍隊這一塊,真正是皇帝說了算,選派哪個將領出徵,皇帝說了算。

不過以後諸位的大將軍、將軍們,則沒什麼實權了,南北衙諸衛,就是將領們寄祿所在,成了一個升遷的地方,實際上就是不打仗時吃閒飯的地方。

朝廷擁有八十萬大軍,真正統兵者,都是一群五六品的都尉校尉等中低階將領,朝廷再不用擔心將領們擁兵自重之類的事情了。

高階將領們平時好吃好喝的養著,只有打仗了,才會派他們出征。

而在李超的這個軍制下,朝廷將正式裁撤天下十八道的各個大都督府、和五十四個都督府。

裁撤掉這些大都督府和都督府後,朝廷將在各州刺史之下,設立一個將軍。比如荊州,荊州刺史下,就設一個荊州將軍。這個將軍平時也是不能直接統兵的,就負責下本州的府兵點選徵召、後勤軍械這些,只有遇戰事,得到朝廷的軍令後,才能徵召府兵作戰。

一般也只在特殊情況下,比如敵人入侵,或者發生造反,大股強盜等情況時,才能在得到軍令兵符後統兵,一旦朝廷派了將領到達,他們就得交出兵權。

這樣的做法,也是為了避免地方出現軍頭。

不過為了軍事需要,李超也提議,在樞密院下,設立前後左中右五個都督府。分駐大唐五個重要地區,統領幾個道數十州的軍務。當然,和樞密院一樣,只是負責軍符軍令,但不統兵。

“文遠,你覺得誰適合做這第一任樞密使?”

“衛國公李靖!”李超回答。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