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也笑著道,“嗯,臣喜歡三分熟牛排,但卻不會愛上魚膾。”
“哈哈哈!”
李世民大笑,“看來我們兩個,有的地方倒是很像,都很固執。”
“那叫執著,認定的事情,不會輕易改變主意。這其實是一種成功者的優秀品質,堅持不懈,方能成功。”
“好,就憑你這句堅持不懈,也值得朕喝上一杯。來,朕以茶代酒,咱們乾一杯!”李世民端起茶。
李超也拿起茶杯,“以茶代酒,臣先乾為敬!”
貞觀元年的最後一天,大年三十除夕夜,外面爆竹聲聲,甚至超過往年。火藥問世,李超順手也讓李家多了一個煙花鞭炮作坊。
夜色下,一串串鞭炮炸響,一支支菸花升空,讓這個貞觀元年的除夕夜,格外的美麗。
李家的大廳裡,一座宰相尚書們一直沒見到皇帝和李超出來,酒菜已經上來,王太監過來傳話。
陛下跟李相還有太子在商議事情,陛下讓諸位大臣們先吃。
太上皇走了,皇帝也不在,皇后則與公主們還有李家的女眷們在後院另開宴席,廳裡面,倒是少了許多拘束,在宰相們的帶領下,文武重臣開始了最為特別的一次除夕宴。
杯籌交措之間,相近的三五文臣,或者是幾個勳貴們,還是免不了談起李超。今天皇帝對李超的那份維護之情,可是羨煞旁人啊。
對於李超終於答應了皇帝出任尚書令一職這事,大家都有意料之中的感覺。他們本就不相信,李超真的會不願意當,或者說能不當這個尚書令。
不過如此一來,李超以後就是尚書令了,成為朝廷三巨頭之一啊。
“千呼萬喚始出來啊,文遠終於還是答應出山了啊。”馬周和岑文字、許敬宗、諸遂良、李守素幾個坐一桌。
放眼殿中,差不多都是如此。因為宴席是李家擺的,李家的宴席並不如朝廷的宴席一樣,是按品級官位來安排坐席的。李家的宴席相對更簡單輕鬆一些。
因為李家的宴席是自助餐形式,中間有酒水菜餚點心,兩邊有桌子。大家可以自己取盤子夾自己想吃的菜式和水果點心等,然後三五個相熟的人坐一桌,一邊吃飯喝酒一邊聊天。
這種自助餐形式的酒宴,李家經常辦,還不拘束顯熱鬧。
馬周和岑文字、許敬宗、李守素、諸遂良等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是都還算比較年輕,二來以前都曾是翰林院的學士,當然他們現在也還是。再有一個更重要的共同點,那就是都曾經在李超手下任過職。
甚至他們也還算是共事過,因此這會都坐在一起,邊吃邊聊,氣氛不錯。
“李相不出,奈天下蒼生何啊!”許敬宗嘿嘿笑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