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在朝中還是有些對手的,如侯君集等。另外,他這兩年在朝中,推動的不少政策,都影響了不少人的利益,這次,肯定會有許多因為李超吃過虧的人要跳出來了。
就算李世民依然還相信他,可能這個時候也會順水推舟,以減弱點李超的聲望。
“我北上來時,就想好了,等這裡戰事結束,那麼我就去我的封地。陛下給了我三百里的封地,我覺得那地方挺不錯的,想去那裡經營一二。當初我跟陛下說過,要在那裡建三座受降城,是時候兌現諾言啊。”
李靖驚訝。
雖然李超殺俘後,他就想到李超可能是在自汙,是在為以後做打算。可他真沒想到,李超居然現在就打算離開了。
“我上表彈劾了相國,可我不是真的對相國有意見。”李靖五十多歲的人了,還是挺耿直的,他對李超向來佩服,尤其是在經過了這次戰事後,對李超越發的佩服了。他不希望李超誤會他。
“我知道。”李超微笑。
“你知道?”
“嗯。”
“等和議一開始,我可能就要返回襄陽了,到時,河東還得交由你來負責。”
“請相國放心。”
李超讓李秀寧她們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回去。
“談判能成嗎?”
“兩邊都不想打,肯定能成。”
一切就如李超預料的一樣,長孫無忌在白道等到了唐儉,然後兩人一起與統葉護展開了談判,談判進展很順利。
統葉護決心已下,無心再南征。
而長孫無忌他們也更是早得到了李世民的諭旨,要儘快與突厥人達成和議。
雙方都不想打,都想先達成一個和議,這樣能安然的回去準備。
只不過,談判很快又陷入了爭執之中,進展不動。
簡單的試探過後,雙方都拿出了自己的條件擺到了桌上。
統葉護提出,雙方以長城為界,同時唐朝要向突厥賠償陣亡戰士的傷亡撫卹,還要向突厥稱臣進貢等諸個條件,其中還有一條,就是把李超交給突厥人。
這樣的條件,長孫無忌當然不會答應。
他們也提出了大唐的條件,以陰山為界。唐和突厥為兄弟友邦,每年大唐朝廷願意向突厥官方購買十萬牛馬,以茶絹交換。
沒有稱臣沒有納貢更沒有陪款和割地。
談判僵持了兩天。
長孫無忌他們寸步不讓。
而就在這個時候,統葉護得到了訊息,幾路唐軍都有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