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這種再封的策略,也能限制諸侯們的地盤不斷擴大,免得主枝弱幹。
當然,李超這樣想,其實與史的潮流有些背棄。
因為自秦始皇起,都是在進行中央集團,都是中央與地方的,朝廷與貴族門閥之間的交鋒鬥爭。哪怕漢實行分封制,可最初的本質也是為了收權。用劉家宗室,來對抗異性諸侯,奪他們的權。等到後來宗室奪了那些異性功臣的權後,劉家天子不也就開始要削藩收權嗎。
可正所謂屁股在哪,腦袋就在哪。
李超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普通府兵的兒子,灞上李家如今也是新興豪門,財粗勢大,名望極廣。
李超成了豪族,當然得為自己權貴的階層利益著想,他並不希望有一天,灞上李家被朝廷殺豬。
最好保證李家利益的辦法,當然不會是跟皇家聯姻,跟皇家聯姻頂多能保證這一代,甚至這一代都保證不了,跟皇家聯姻越容易淌進渾水裡出事。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這個分封。
若真能歐洲中世紀一樣,搞出一個大中央,然後是周邊諸侯國,兩個勢力能達成一個平衡,就能更加穩固。
大唐朝廷也能更健康的執行,貴族豪門們也有了更高的上升發展通道。
而從更長遠處來說,如此一來,漢民族就能加快對外開拓的腳步,四面發展。這就如同是周王朝分封一樣,尊王攘夷,周王朝的諸侯們,不斷向四邊開拓,最終打下了秦漢時漢人的基本疆域。
世界那麼大,為什麼要整天自己人鬥呢。
若是一個家族,能夠變成一個諸侯國,李超相信,其實很多家族都願意的。
李超就很願意,哪怕是封在塞外的陰山北,一片並不富饒的草原,可地方那麼大,只要懂經營,一樣能發展的不錯。放牧養殖,也能開礦冶利,還能加工製造,進行工商貿易等等。
李家的領地跨過陰山,南面就是肥沃的河套平原,西套、前套、後套那麼肥沃,黃河水運之利,因此交通還是很便利的。
北面是草原。
搞搞貿易很有潛力,背靠著河套平原,也不愁糧食來源這些。那裡還有煤鐵等礦儲優勢呢,李超相信,只要朝廷肯放開讓他搞,李家絕對能在塞上發展的很好。
當一個一二十萬人的領主諸侯,家族世代傳承,豈不比呆在中原更有發展?
李秀寧笑的很開心。
“記住你剛剛說的話啊,我們就此約定,打完這仗,一起到塞上做個鄰居。”
“嗯,一言為定!”(未完待續。。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