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外面下雨,更是門都不出。
一整天都聚在一起烤火,到了中午的時候,也懶得去燒火做飯,於是便直接在火塘上吊一個鍋,把早上的飯菜熱一下,就圍在火塘邊上吃,吃完了繼續烤火。
這種冬天裡簡單省事的吃法,就叫吊鍋。一般人家裡都有口吊鍋,只是有的人家裡是陶的,有的人家裡是鐵的或者銅的。這些鍋,一般都是有鐵絆的,如水壺一樣可以提,直接掛在屋樑上吊下來的鉤子上,等於是懸在火上。
現在戶外,沒有樑上垂下的鉤子,但也難不倒李超,直接砍幾根木棍,斜的架起,拿繩子拴住,再從上面綁個鉤子下來就好了。
鐵鍋直接掛在火上。
一群撿貝殼、石頭過癮的小吃貨,一見李超挽起袖子要做飯,就全部圍了過來。李超也不客氣,指揮著他們折柴、添火,然後自己把鍋洗好,準備食材。
食材不多。
有河裡打上來的新鮮魚,也有老鄉們帶著的筍乾、蘿蔔乾、酸菜,還有青菜、豆腐。
李超讓牛見虎他們從行軍乾糧裡拿了一條火腿和一塊臘肉過來,再把自己帶著的調味料也拿過來。
燻的很黑很硬的臘肉斬下一塊來,拿河裡洗乾淨,然後鍋裡燒開水,把臘肉放鍋裡稍煮一下,煮軟的臘肉取出,沖洗乾淨,切成片。
李超切的很大一片。
臘肉就得要大片,還要厚,這樣一口咬下去,油汪汪的又香又鹹還帶點甜。李超一片臘肉切的有小半巴掌那麼大,臘肉皮很硬很韜,暗紅暗紅的。但裡面的肥肉,卻是透明色的。下面的瘦肉部份,紅磚色。
李超特意切了兩塊臘肥肉下來,往鍋裡一扔。
燒紅的鍋上,臘肉上的油燒的滋滋的香,香味撲鼻而來。等香味更濃點,油炒出來一些,李超就往裡面放發好的筍乾、蘿蔔、酸菜,然後稍炒制後,再放入臘肉,煮的差不多,添上半鍋水。
水開,把切成一大塊一大塊的河魚魚段放入鍋中,倒入一點點酒,然後就讓他咕咚咕咚的煮著。
這算是最簡單的做法了,雜燴吊鍋。
放鹽、放點生薑片加點茱萸醬。
鍋裡煮的爆跳,香氣四溢。
“差不多了,飯煮好沒,把飯盛上,到這裡來吃菜。”李超招呼著,也不用什麼規矩,反正他帶的這群小傢伙也是習慣了。
均州刺史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看著堂堂太子殿下,就捧了個碗,蹲在李超邊上,一臉期待的望著吊鍋,心裡很複雜。
李超不管他們,自己拿了個空碗遞給太子,“給我裝一碗飯!”
太子在均州刺史萬分驚訝的目光中,居然很自然的接過了,然後轉頭去盛飯去了。這讓他看的滿頭大汗,不應當是相國給太子殿下盛飯的嗎?
刺史看不下去了,太沒有君臣上下了。李超雖是相國,可太子卻是副君啊,君臣有別,豈能亂來。
他轉身過去,來到太子身邊。
“殿下,還是讓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