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北面。
淯水河岸,一大群百姓正扶老攜幼沿河南下。上至年過七旬的老人,下到不滿十歲的孩童,甚至還有在襁褓中的嬰兒,他們步履蹣跚的南下。
李超到達襄陽,山南開始有遊民出現了。
秋旱持續,久旱無雨,許多莊稼已經旱死,只剩下靠河的地方,還有些有水井的地方還在勉強維持著,可莊稼也在一天天的枯萎著。
一些本就貧困的家庭,當莊稼旱死,家中又沒了什麼存糧後,便開始另想辦法了。一些有經驗的老人,便開始帶著家人趁著還沒到山窮水盡的時候,開始拖家帶口的離開家鄉,去別的地方投親奔友,準備離開家鄉,躲過這場大災。
還有些人無親可投,便也只能帶著家人,帶著僅剩下的一點糧食,向著南方而去。
“相國,鄧州、唐州來報,已經發現不少零星災民進入境內。”
正在處理公務的李超聽了,抬起頭來,長嘆一聲。
該來的還是來了。
旱災、蝗災,不管是什麼災,最終都會是饑荒,而饑荒最怕的就是流民。一旦饑民走出家鄉,開始流動起來,那比蝗災還可怕。
蝗災一彙集起來,是走哪吃哪,吃掉所有的莊稼,甚至是樹葉青草。
但饑民流動起來後,更加可怕,因為他們不但會走到哪吃到哪,而且極容易暴動。為了吃的,他們會無視一切綱理倫常,一切律令法規。
偷盜、搶劫,甚至是殺人放火,易子而食,餓極的人什麼事情都做的出來的。
最可怕還在於,本來有些地方可能能夠堅持的下來,可大量的災民湧入之後,就會馬上把一個地方吃光,然後那個地方的災民只能被迫的跟著一起去下一個地方。
蝗蟲吃光了糧食,饑民就成了蝗蟲!
本就薄弱的存糧儲備,絕對架不住這群饑民的飽和式攻擊,他們到哪,哪就得崩潰。
因此對於李超來說,防範饑民移動,也就成了關鍵中的關鍵。
有些命令,李超不想下,可有的時候卻必須得下。
咬咬牙,李超長嘆一聲。
“傳本相命令給各州各縣,禁止百姓離境,設關立卡,一個也不放放離!”
饑荒其實也是一種瘟疫,如果不隔離,就會把傳染上所有的地方和人。隔離後,才能有機會控制,並把損失減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