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梁洲,行宮。
李世民問去武當山傳旨回來的內侍,“李超說他不回來?”
“回陛下,李相國說要在武當山照顧太子,說太子傷勢,暫時不宜回來。”
聽到這話,李世民眉頭緊皺,這個李超,這是登鼻子上臉了啊。
“李超在襄陽城幹什麼呢?”
“李相國在襄陽城照顧太子。”
“除此之外呢?”
內侍不敢隱瞞,只得如實的把自己看到的說了。李相國在武當山上研究海船,正和虯髯客打製海船模型,還在研究建立南海商行等等。
“這個李三,簡直胡鬧。朕這裡正是用人之際,召他回朝他不來,卻呆在武當山上造船,真是胡鬧,在山上造船,他怎麼不上天!”
房玄齡在一邊笑道,“陛下息怒,文遠也是一心照料太子。至於造船,那估計也是有空的時候,陛下不是答應李超要打造海上絲綢之路嘛。文遠做事,總是著眼於末來的。估計他造的海船,肯定是更適於大海航行的。”
“就算要開發海上絲綢之路,那也應當是以後的事情,現在造什麼船?去,再去趟武當山,跟李超說,無論如何,都馬上給朕回襄陽。”
武當山。
李超這些天費了許多功夫,終於把一艘三桅帆船模型給弄出來了,這船的資料是李超在夜半無人之時,開啟電腦,從硬碟裡找到的大航海時代風帆船的資料。以前他想過寫一本大航海時代的書,因此電腦裡蒐集過許多帆船的資料,各種資料存了許多,不但有普通的單桅小船,兩桅快船,還有三桅四桅五桅的大船,甚至是四五層甲板的超級風帆戰列艦的資料都有。
很詳細,圖紙、模型,各種資料,許多後世人研究帆船的詳細書籍,李超都下載過不少在電腦裡。
不過現在有這些資料他也沒用,那得許多優秀的船匠,得有系統的造船業,才有可能建造的出那麼龐大的戰列艦。
現在,李超直接上馬三桅船,都算的上是一個巨大的跨越了。
張仲堅這些天,全程參與建造模型。
他跟太子承乾一樣,對於李超拿出來的三桅船設計圖紙,充滿著驚訝。在這個時代,不少人航海還在利用劃漿人力的時候,漢人也全靠硬帆的時候,李超弄出來這麼一艘線條狹長,造型優美,擁有三根桅杆,可以懸掛著多軟帆,還有水密艙,船尾舵這些新技術的船隻,真是無比驚歎。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虯髯客一下子就看出這船的先進之處。
有了水密艙,那麼航行的時候,也就不那麼怕撞礁觸底了,因為下面有許多個單獨封閉的小艙,船底破了,也只破一個小艙進水,其它艙是隔離安全的。
張三慣行海上,對於船很瞭解,李超的模型,李超負責設計,張三倒是主要負責製造。建個小模型簡單,但要建成船隻,卻難。因為真正的船不是隻要建成就好,還得能適應風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