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我們會去南方的。”
李超對於遙遠南方的那片土地,很放不下。自秦始皇派兵五十萬越南嶺南,開拓嶺南起。那片遙遠的土地,就與中原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了。
安南原來叫交州。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兵五十萬征討嶺南,平定嶺南後,設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末南海郡尉趙陀割據自立南越國,漢武帝派兵剿滅,分其地為七郡,設立交跤刺史監察七郡,這也是交州的由來之始。
漢武帝的七郡,包括後世的廣東廣西,北到湖南江永,南到越南順化的廣大地區。東漢至南朝時期,土人屢屢反叛,但也一直被鎮壓。
隋時,佔領交州的土人李佛子不朝大隋,被大隋以數百軍隊擊敗俘虜,被押解回朝,交州歸隋統治。
唐代隋,嶺南的黎越土著,以及當地漢人大族和隋朝的官吏將士,紛紛歸附。
交州也入唐。
朝廷把嶺南分為廣、桂、容、邕、交五個總管府,後改為都督府,簡稱嶺南五管。
其中交州都督府,正是轄今越南等地。
在年初李世民繼位之後,交州改稱安南都護府,成為大唐繼定西、鎮北之後的第三個設立的都護府。
安南都護府屬嶺南道,嶺南五管之一。
治所在宋平,既後世的越南河內。轄境北抵雲南南盤江,南抵越南河靜、廣平省界,東有廣西那坡、靖西等部分地區,西南在越南紅河黑水之間。
安南都護,由交州刺史兼任,這也是邊地特有形勢下的事權統一。
安南都護府轄十三州,三十九縣,轄區很大,但天高地遠,朝廷對那片地區的實際控制力其實並不算強。在嶺南地區,實力最強的依然是地方豪強馮盎,那是嶺南聖母冼夫人的孫子。
冼氏是嶺南黎越土著的首領,而馮氏又是嶺南漢人的豪強,馮冼兩家的聯合,可是自南朝之時,就一直是當地聽調不聽宣的土皇帝了。隋朝時,冼夫人歸隋,到了唐朝,馮盎又歸唐,但到現在,嶺南那片地方,朝廷的實際控制力也很一般。
就更別提更遙遠的安南都護府了。
朝廷設立安南都護府,原本也是想要在交州設個點,加強朝廷最南端的控制力,甚至將來能夠反過來對嶺南的馮冼兩家增加些制衡手段。
按計劃,以後朝廷是要往那邊開發的。
起碼李超都已經和秦瓊程咬金牛進達等勳貴家,商議好在交州建設港口,準備在那邊大力發展甘蔗種植,把交州港變成一個糖港,要在那邊建甘蔗園,蓄養奴隸等。
只是如今變化太快。
朝廷本來還打算在那邊種植糧食呢。
不過要想在嶺南發展開發,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行的。建港口建種植園,甚至可能要建奴隸港,還得投資建造船廠,培養船員水手,堪測海圖等等。
這都需要巨大的人力財物投入,還需要很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