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個好地方,聽了讓人嚮往。”李承幹嘆道。
李超其實對於張仲堅他們的那個小島國不感興趣,距離中原太遙遠,大唐也不可能去佔領。他更感興趣的,其實是這些商人們的海上貿易商路。
從東南沿海,一直到西方的波斯灣,這可是一條遙遠的海上航線。
從東海到南海,再經後世的越南沿海,再到泰國灣,再南下馬來西亞半島,經過新加坡海峽,出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一路到達波斯灣,可謂是數萬裡之遙,跑一趟,不知道有多麼的艱難。
但這條海路卻一直都在維持著,有許多勇敢的漢人海商,一直在前仆後繼的維持開拓著這條海上絲綢之路。
史上,到了唐朝中期起,這條商路就無比的繁華了,甚至大量的阿拉伯商人也過來,在廣州、泉州等地貿易,甚至在東南亞的島上,建立了繁華的轉口貿易。
“張先生打算借多少兵?”李超問。
張仲堅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珍珠島離中原實在太遙遠了,不說到廣州,哪怕就是到達交州的日南,也足有七千裡啊。這麼遠的距離,向朝廷借兵,實在艱難。借少了,不管用,多了,朝廷肯定不會借。
可面對強大的真臘,他也沒有其它的什麼辦法。
“張先生,其實我有一個建議給你。”
“李相請說。”
“說句實在話,從中原借兵去西蠻海,那太不現實。不如這樣,你治好了太子的腿,陛下酬謝你,就封你一個爵位,授封你為那七十二島的領主。那片島呢,從此就成了大唐的一片屬地,你成為封侯。”
張仲堅安靜的聽著。
李超的意思當然不是為了圖張仲堅的地盤,對朝廷來說那又不值錢。只不過如此一來,這地就是大唐的了,張仲堅成了朝廷的一個諸侯,鎮守封疆。朝廷可以向真臘遞交國書,不讓他們去打珍珠島。
同時呢,李超讓朝廷給張仲堅一道旨意,允許他到中原沿海招募船主、水手、僱傭兵去珍珠島,朝廷也可以向他出售一些武器。
這樣做,朝廷當然也得有好處,不可能感謝張仲堅治好太子腿,就下這麼大本。那塊領地名義上是大唐的,因此張仲堅這個諸侯,每年得向朝廷納一定的稅。
而納稅多少其實也不是很重要,李超最看重的還是這條海上商路。他本來就已經打算在東南沿海投資發展海貿,甚至準備到安南去建港口這些。現在在泰國灣保住這個商站,那麼對於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當然會大有幫助。
朝廷只需要在安南和泰國灣珍珠島之間的林邑沿海,再弄幾個商站港口,那麼一個完整而又牢固的海上貿易線就形成了。
以後不管是貿易也好,抓奴隸也罷,甚至是搶劫、殖民,都有了立足之地啊。
這是長遠的佈局,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張仲堅是顆不錯的棋子,該當保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