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接了崔鶯鶯她們上岸,坐車直接去了襄陽城裡。
襄陽城裡山南東道宣撫使衙門後院,地方不小,完全可以容納李超一家人。不過朝廷也沒有規定官員家眷非得呆在衙門後院,畢竟不是朱明。
李超在襄陽城裡早買下一套大宅子,數進的深宅大院,還帶著後花園。朱門白牆綠窗,非常的漂亮。這樣的一套大宅,價格不菲,但對於李超這樣不缺錢的人來說,能用錢解決的都不叫事。
宅子的原主人很樂意把宅子賣給當今天子寵臣,甚至還願意免費相贈。但李超沒有收這個禮,按市價還加了一成給房主。
家裡一切都早就收拾整齊,李超他們坐車到了家門口時,那塊剛換上的李府牌匾下,已經站著兩排僕役。
這些多是原在宅裡工作的,李超買了宅子,這些人也就留了下來,有身契的轉賣給了李超,沒有契約的僱工,也轉為李家的僱傭,重新簽了契約。
崔鶯鶯抬頭打量著大宅門,挺滿意的。
“鄭伯,以後這裡就交給你來管理了。”崔鶯鶯對著身邊的鄭管家道,鄭管家是紅線的父親,也是崔鶯鶯身邊的老人了,來到這襄陽新家,雖然宅子裡所有僕役管事一應俱全,可崔鶯鶯還是馬上換上了紅線的父親來做大管家。
李超對於這些家務事,向來是不太插手的,男主外,女主內,家裡有主婦打理就好。過多的干涉,有時也不是好事,徒增麻煩不說,還可能影響到崔鶯鶯這主婦的權威。
崔鶯鶯很在意這些,外面的事情她不會去幹涉,但這宅子裡的事情,卻都是由她做主。哪怕是紅線這個貼身的姐妹或者是婉言這個打小相好的表妹,也一樣不能越過她直接去找李超商議事情。
這就是大戶人家的規矩,李家這麼大的家,主子僕役這麼多少,沒有規矩,就會亂套。妻和妾身份不能亂,嫡和庶身份不能亂,主和僕身份不能亂。崔鶯鶯本就是名門出身,對於這些早習慣成自然,做起來得心應手。
李家在崔鶯鶯的打理下,確實很有豪門氣象,並沒有許多少軍功新貴家裡那種暴發戶的樣子,來過李家的人,都對李家的規矩、品味等讚不絕口。
進了屋。
崔鶯鶯沒急著去洗漱,而是讓李超跟她一起坐在大廳裡,然後讓家裡的人一起過來拜見。先是跟隨著從長安來的管事僕役們,一個個上來拜見。
先做個自我介紹,然後崔鶯鶯會點評幾句,比如某人的優點某人的缺點,最後發個紅包。李超坐在那裡,聽著崔鶯鶯的談話,然後結束時也跟著遞一個紅包打賞。
李超發現,他居然連長安來的這些僕役管事們也大多不認識,想想也是,天天在外跑,就算在京時,也只有少數幾個管事與他接觸。
紅包有多有少,管事們多些,雜役們少些。一個普通的雜役也就是一百文錢,管事一貫,錢不多不少,但這是主家的恩賞。
領了紅包的下人們,都千恩萬謝。
李超不由的對崔鶯鶯的手段大為佩服,第一天到,就發紅包,即是示恩,同時也是一個讓大家相互認識的機會。透過這個見面,她能對這些新的下人們有個印象,而且長安來的和襄陽本地的下人們,也能相互瞭解。
“鄭管家,你去吩咐廚房,今天咱們多做點飯菜,大家也都吃個席。另外,回頭給家裡每個下人一斗粟米。今後大家好好幹活,李家不會虧待大家的。”
李超等紅包發完後,叫來鄭管家,給大家又加了點恩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