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後。
隊伍出藍田關,進入了山南東道,到了商州境內。
負責去探路的王玄策和劉仁軌回來稟報。
“稟報相國,前面就是熊耳山,過了山便是丹水,崔將軍讓我等過來稟報,說到時可以改乘船而下,路途會輕鬆一些。”
“有這麼多船嗎?”
“崔將軍說能找到十來條船,相國坐船,我等沿岸路上護衛即可。”
李承乾一臉期待的道,“老師,我們坐船吧。”
其它一群熊孩子也都被折騰的不輕,都想坐船。
李超微笑,“既然大家都想坐船,那就坐船吧。”
王玄策應聲,“屬下立即去回覆崔將軍等,讓他們做好準備。”
從長安到這裡,其實也沒多遠,但李超他們卻走了好些天,哪怕有馬騎,也一樣不快。主要還是這些小傢伙們耽誤速度,雖然李超說要磨礪他們,但都還太小,身子骨雖然都不錯,但缺少鍛鍊,如果一來就煉的太強,他們都受不了的,尤其如今還是秋老虎橫行之時。
張馳有度,適當的緩緩也是必須。
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長途旅遊,坐船是上選,騎馬是中選,坐車那是下選,如果走路,那就更是下下之選了。
坐車的好處在於沒有顛簸,不會有那麼多的風塵,水路坐船舒適,航行也快,特別是如此順流而下,那更加的快捷。因此多數人出遠門,都是儘量搭船,從這條河到那條河,轉來轉去,儘量不走陸路。
“我考你們一下,誰知道丹水的名字由來嗎?”李超問一群臉上又有了笑容的小傢伙們。
“我知道,因為有丹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丹水》中有記載,水出丹魚,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魚浮水側,赤光上照如火。網取之,割其血以塗足,可以步行水上,長居淵中。”來恆搶先答道。
“不錯,名稱正來於此。”李超點頭,來恆兄弟雖出身將門之後,但讀書卻極為刻苦。李超在灞上李家建了一座圖書館,裡面蒐羅了各種各樣的書籍,整理之後,共有幾萬卷。這座藏書樓書多,而且採用了後世圖書館的那種索目,分門別類,找書方便。
這座圖書館花了李超不少錢,這年代,一卷書很貴,尤其是那些古書,多數還是手抄本,孤本。李超花重金求書,找來這些書後,又找人對他們進行校正修訂,然後重新抄錄備份,一些珍貴的書籍,還採用活字印刷印刻,有些珍本還專門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