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啊,你知道高句麗在哪嗎?”
“知道,在大唐的東北,燕山之外。”
“嗯,那你知道那個地方到底離長安多遠嗎,知道那裡的氣候如何,知道那裡民風習俗如何嗎?”
“高句麗離長安很遠。”
“很遠是多遠?多少裡?有哪些路線前往,水路怎麼走,陸路又怎麼走?他們的人口多少,國君是誰,朝中有哪些名將,有多少士兵?關城幾何?如果要打架,怎麼調兵,怎麼轉運糧草,要出動多少兵馬,如果調兵,那麼會對其它地區的局勢有何影響,你這些想過沒有?打仗徵召兵馬,會不會影響耽誤農時,這些,你又想過沒有?”
李超一連問了一堆的問題,直接把李承乾給問傻了。他只是在李超的地理課上,知道東北有個高句麗,在李超的歷史課上,知道了高句麗也是華夏人所遷移過去後在那邊建立的。他還知道高句麗曾幾度入侵吞食中原的疆土,知道漢朝曾在高句麗設立過四郡。
也知道隋時,曾幾徵高句麗,損兵折將,甚至動搖國本。
因此,在他的腦子裡,高句麗其實就跟原來朝廷滅掉的河北劉黑闥、朔方梁師都等是一樣的,那裡本來就應當是大唐的疆土。
因為大唐是中原正統,是他爺爺從隋朝皇帝那裡受禪讓得來的天下。因此,過去隋朝的疆土,甚至整個華夏擁有過的疆土,都應當由大唐來繼承。
這就是正統,就如同他是大唐的太子,將來大唐帝國也只能由他來繼承一樣。
高句麗分裂出去都好幾百年了,隋朝時沒收回來,那大唐就要收回來。至於怎麼收,這個他還沒想過。
只是覺得,應當不難,反正他現在每天都要把柴哲威柴令武兄弟他們幾個扮的高句麗,打敗好幾次。
“高句麗確實我華夏之地,我大唐為華夏正朔,有責任有義務把高句麗收復回來。只不過,事情有先後,有輕重緩急,做事,得謀定而後動,得準備萬全,有把握之後才動手。不動之則,動必如雷霆!你記住了,莫輕易出手,出手必見功!”
李超覺得自己應當向李承乾灌輸一些這樣的思想。
君王,就得是開拓進取的,如果連個開拓之心,那這樣的君王跟條鹹魚有什麼區別。李超知道李世民想滅突厥平吐谷渾破高句麗,但李世民有生之年都不一定能滅的掉這些目標。提前培養李承乾這些觀念,讓他也能夠跟李世民一樣,有雄心有目標多好。
歷史上,李世民御駕親征高句麗就沒滅掉,最後還是高宗時滅掉的,嗯由李世績蘇定方劉仁軌薛仁貴這群傢伙滅掉的。
如今既然由他來保扶承乾,李超覺得以後不會有李治什麼事了。他都還沒出生呢,以後還是安心做個晉王吧。
“高句麗很遠啊?老師,那我們先打突厥吧!”李承乾馬上換了一個目標。
“咱們跟突厥現在是盟友。”
“可突厥以前不是老來打我們嗎,搶我們牛馬奪我們人口,咱們現在幹嘛不打他?”
“因為突厥現在很強,而我們剛天下一統,百廢待興,還需要休養生息,積聚實力。當然,我們現在跟突厥人和好,那是韜光養晦,忍辱負重。你要記住,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我們只要不忘記突厥人是大敵這條就好,暫時的隱忍,只為來日北伐突厥,擒其可汗。”
李承乾釋然,又茫然。
“老師,你不是軍神嗎,為什麼還打不過突厥?”
“承乾,缺了牙齒就少說話,因為你一張嘴,那個缺洞就露出來了,很不好看。”李超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