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開啟看了,忍不住搖頭。
“怎麼了?”
“沒什麼,是關於承乾的。承乾在灞上,你猜他現在幹嗎?”
“幹嗎?”
“在跟著李超一起做一個打穀機。”
“太子跟著李超做打穀機?做個機器?”皇后聽到這裡,眉頭皺起,面色不太好看了。說好的讓太子去長見識開眼界呢,結果跟著做起了工匠,這算什麼?
“皇后勿急。”李世民笑著道。
他把太子留在灞上,當然不可能真的就扔下不管了。灞上還留下了許多侍衛和內侍呢,這些人時刻盯著太子呢,基本上那邊的一舉一動,都在他們眼中,然後又都奏報到宮內。
李超帶著太子做木匠,這是出乎李世民意料的。
做的那個打穀機,看樣子是個不錯的東西,這些李世民其實也不太在意。但是聽了奏報上關於李超對於太子說的那些話,李世民覺得還是很滿意的。
雖然他不完全贊同李超的這些,但起碼也是有道理的。
儒家的東西,不完全是對的,可對於治理國家來說很重要。但做為皇帝,不能偏聽,得有自己的判斷,起碼對於儒家以外的東西也得了解。
不管工匠也好,技術也罷,甚至是商貿易也好,這些應當都是治理國家的一部份,如何拿捏,如何把握,這是皇帝應當考慮的問題。
李超總是那麼另類的。
“技術是生產力!”“以人為本!”這些話倒是挺有道理的,如今大唐就是缺人啊,有好的工具,好的技術當然是好的。
但士農工商,主導地位的還應當是士,士是思想,是頭腦,對於李世民來說,土地、耕種、稅收、商貿這些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應當還是士。士就是吏治,是人事,是管理。
不過讓太子也開開眼界,也好。不能只盯著高處,也處看看遠處,看看腳下。
等長孫皇后回去了。
李世民拿著奏報,看著上面附上的打穀機圖紙,反覆的看著。
這個打穀機,有點意思,居然還有這樣省時省力。若是朝廷拿到了占城稻,以曲轅犁深耕細作,加上肥料,再加上這個打穀機,那到時水稻可以在江淮大面積推廣啊,朝廷的糧食產量大大增加。
嗯,這個李超,腦子裡整天在想什麼?
上次發明了曲轅犁,好東西,大大提高了耕地的效率,一頭牛也能比兩頭牛耕的深和快。現在又弄出了個打穀機,大大提高了脫粒的效率。
放下了這份奏報,李世民拿起了另一份奏報。
這是份李超上的奏報,李超回灞上前上的,已經擺在他桌案上好幾天了,李世民幾乎天天都要看上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