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楊廣在這裡,李超相信蕭瑀雖然也還會力諫,但肯定沒有這麼足的膽氣敢這麼爭。
李超把手裡的摺子合上,問,“陛下。”
“文遠,你來說說,朕要建一支北衙萬騎,一年只要一百萬軍費了,這還不行嗎?”
李世民有點氣急敗壞,甚至有點委屈,他覺得李超一定能理解他,李超肯定會支援他的。
“朝廷現在一年新增稅收千萬,朕不過要一百萬而已,才一百萬啊。三萬北衙禁軍,怎麼就沒必要了?去年先有吐谷渾進犯,差點打到長安,後又有突厥人蠢蠢欲動,也是直接威脅著關中的。府兵雖節省軍費,但遇事發突然之時,調動麻煩,難以救急。朕練三萬北衙常備禁軍,這是從大局考慮的。再說了,朕將來是要北伐突厥,西討吐谷渾,東征高句麗的,現在置這三萬常備軍,那將來也是有大用處的。”
“嗯,陛下說的很有道理。”李超點了點頭,先是安慰了下李世民。
“不過!”
“嗯?”李世民剛覺得李三果然是站自己這邊的,結果就聽到一個不過,馬上不太高興了。
“不過什麼?”
“陛下。其實我以為建一支常備軍確實有必要啊,但如果是放在長安,是建在北衙禁軍中,就毫無用處了。軍隊,有再好的訓練再好的裝備,如果不拉出去打仗,沒有實戰檢驗,那這樣的軍隊,真的是隻會是一個外表光鮮亮麗,其實銀槍蠟槍頭的儀仗兵而已。”
“陛下若是放長遠打算,想要建一支精銳的常備軍,為將來南征北伐東征西討做準備,那其實完全可以用另一種方法。另一種更省錢,但更有效果的辦法,而不是花大價錢,最後堆積出了一支儀仗隊!”
李超這話,就有點很不留情面了。
李世民可是十六歲開始統兵打仗的,都已經打了近十年的仗,大唐的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來的。這朝堂政事,李世民確實覺得自己經驗不足,可若說打仗練兵,他可是專家,可現在李超卻把他說的一無得處。
這,簡直是欺人太甚!
“文遠,你雖說被稱為軍神,但若說這練兵打仗,朕可是比你經驗豐富的。難道朕親自訓練這三萬北衙禁軍,還會不行?”
李超淡淡的回道。“行還是不行,總是得試過了才知道的!”
“歷朝歷代,天下的任何一支強軍,沒有一支不是從血與火,從戰場之是百鍊而成的,從沒有聽說,有哪支軍隊是整天在校場上練練就成的。陛下當年的玄甲騎,所向披糜,可那也是百戰而成吧?”
李世民不太高興,可李超說的又句句在理。
一個是滿懷期待,想要李超幫忙的皇帝,一邊卻偏偏是絲毫不給面子的當紅第一寵臣。
政事堂裡,一群宰相們都不禁紛紛向李超投去讚揚的眼神。
不錯,沒有因為成了天子親家翁,就丟了節操。
原來大家還比較反對李超過早的進入政事堂,都希望李超多在外呆幾年呢。現在看來,大家誤會了李相國啊。
李相國雖然年青,但這節操還是滿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