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就打算也涉足這行,慢慢來,一點點來。
可以建一個育種基地,培養出更優良的種子,精選出上好的種子,然後出售給農民,讓這莊稼,一開始就更好。
不過這得是個長期專案,得慢慢來。估計錢得投不少,見效不會那麼快。但李超相信,一旦做出來了,那也肯定會非常了得的。
“哥,我們也不懂這些,但我們都聽你們的。要多少錢,直接說,我們都投。”程處默相當豪氣的道。
這幾小子,如今一個個也是身家不菲了。跟著李超,也投了不少專案,錢真沒少賺。
“回去問你們老子,還有沒有閒錢,願不願意跟我一起做糖買賣。”
李超對幾人道。
“做糖買賣?那不是你原來賣給張尹兩家的買賣嗎?”
“他們把這買賣還給我了。”
“哦,這樣啊,算他們識趣。不過既然這買賣都給你們了,那以後自然你們家的,我們怎麼也摻一腳分你的利呢。”李感笑著道。
“放心吧,糖買賣很大的,再多些人一起做,也不會對李家有影響,相反,還會更加的賺錢。”
李超的想法也很好,糖產業很大,李超控制關鍵的部份就好了。比如,大家都來建甘蔗園,都來種甘蔗,甚至李超可以交給他們榨取蔗糖的技術。
他們做甘蔗,甚至把甘蔗粗加工提煉出蔗糖後,李超再直接收購,然後精煉加工成白糖紅糖冰糖。
各家是最上游的部份,李家掌握的是中間最有技術的部份,自然也是最賺錢的部份。然後他還能和各家一起做糖的貿易,內銷外貿。
這生意,人越多越好,加入的人越多,甘蔗園就越多,甘蔗糖就越多,李家能加工的原材料就越多,就能加工出越多的產品。
真的讓李家跟張尹兩家一樣把這產業壟斷了,握在手裡,慢慢的經營,別人固然無法分潤利益,可這產業也就做不大。
李超選擇做大規模,多拉朋友,一起分享利益。
其實除了做糖生意,馬上還有一個比較好的生意,就是鹽。
上次李超已經向李世民提供了一個增加收入的辦法,就是加徵鹽稅,讓朝廷重新控制鹽業。
民產、官收、商運、商銷,這就是他給李世民提供的未來鹽業模式,百姓生產鹽,官方收取,然後出售給商人,商人運輸和銷售,朝廷控制鹽的生產,把產出的鹽握在手裡,商人只能在朝廷手裡買鹽,每斤鹽都要加上鹽稅。
這等於朝廷向天下百姓加徵了人頭稅,但並不直接向百姓徵收,而是直接向鹽商們徵收。最終鹽商們把這稅,再轉嫁到吃鹽的百姓頭上,朝廷收了稅,但收稅成本更低。
鹽生意向來是極賺錢的,未來鹽肯定會成為大唐商人們爭奪的焦點。
不過賣鹽不要什麼技術,主要還是靠官與商的結合,李超覺得還是不急著去淌那淌渾水。
做糖生意,並不比鹽生意差,何況李超還有著技術優勢呢,這可是別人沒有的。
2100月票,還欠11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