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報紙辦的挺不錯的,真正的是足不出戶,就能知曉天下大事。”
李秀寧翻看著大唐日月談,十分滿意的道。
“現在這半月談一期能賣多少本?”
“剛突破三千份。”對於這個數字,李超說不上多滿意,但也還算是不錯,起碼突破了千份。
但對李超來說,這麼一份劃時代的期刊,一期才賣三千份。這還是半月刊,若是弄成日報,估計千都破不了。
他最近正在打算跟朝廷合作,就是把朝廷的一些朝政要聞等,弄兩個版,這讓大唐半月談還兼有邸報的作用,到時天下各州縣的官員都能收到一份。天下三百多州,一千多縣呢,若是每州縣都寄個一份,那就等於增加一千多份呢。
更何況,這樣一來,還能讓半月談擁有一個官方的身份。
半月談現在還影響力不大,上面刊登的一些時事,也都是從官方得來的訊息,並且不會多做什麼評論。
但這份報刊,潛力是極大的。
就以現在平均銷售一兩千份,最高銷售三千份來算,這等於是覆蓋了整個京畿地區,其輿論導向能力是極為強大的。
若是將來半月談能夠發往全國各地,那就更了不得了。
不過暫時,李超還不打算讓這份報刊承擔太多的任務,什麼輿論導向之類的他也不打算去碰。現在先擴大些直接的影響力,向商業方向多發展一些,做做廣告之類的,讓這份報紙能夠盈利,能夠自己站穩腳。
這份報刊現在朝廷的態度還是不錯的,只是把他當成了普通書籍一樣看待,還沒有意識到這份報紙真正的潛能和威力。要不然,估計朝廷也不會如此放心讓這份報紙成為一份民間報紙。
“我挺喜歡這報紙的,每個版塊都很喜歡。時事版,能夠看到最新的時政訊息。民生版塊也很好,最喜歡上面的這個物價,每天能看到最新的糧食、魚肉蔬菜等價格。就是這上面的廣告都挺不錯的,商鋪開業,促銷打折,三郎,你當初是怎麼想到做這樣一份報紙的?”
把書籍和這些新聞訊息,甚至是商業廣告等結合在一起,這是李秀寧曾經無法想象到的事情,可現在,這麼一本不到百頁的半月談,卻每半月就刊印一期。
“公主,我們半月談最近準備新增一個版塊,就叫人文版塊。其中有一個版是人物訪談,專訪人物。
我們的第一次訪談嘉賓,想要選你,不知道公主是否願意接受我們的採訪?若是願意,我將親自擔任此次的專訪記者,並負責撰文。若是公主願意,我們到時還想請畫師給公主畫一幅畫像,做成雕版,隨訪談一起刊印。”
“人物訪談?訪問我?還要把我副像刊印?”李秀寧怔住。
“那這豈不是相當於立傳了?”
自司馬遷史記之後,史書多以傳紀體修寫。皇帝為本紀,重要的人物則立傳。一朝國史,能夠立傳留名的人物並不多。能夠在史書上有傳記的,那無不都是極了得的人物。
在私人不得修史,同時筆記、書籍都多隻有手抄本的時候,一般人要把事蹟傳下去,要麼就是族譜中記錄,要麼就是墓誌銘上的簡單記述了。
而現在,李超卻打算為平陽公主做個人物專訪,那就等於是一個個人傳記了。
李秀寧雖然是巾幗英豪,統兵征戰,但在這個男尊女卑的時代,要在報紙上做訪談,甚至還留下畫像,她還是一時反應不過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