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忽略掉李淵的身份,其實李淵是個很有趣的人,他箭射的很好,而且還會彈一手極好的琵琶。
飲酒作樂,彈琴看美人歌舞,日子過的確實挺瀟灑的。
不過李超倒是清醒的很,沒有去把李淵當朋友。他只是把自己當成了三陪,皇帝不高興了,找個人陪著開開心解解悶,那就陪他好了。
皇帝不談國事,那就不談。畢竟李超也只是個檢校大都督,還到不了與皇帝談國事的位置。
“三郎,你的資治通鑑好久沒有出下文了。”
“沒時間啊!”李超呵呵回道,說這話的時候,他正跟李淵一起合奏一支新曲。李淵談琵琶,李超則負責打鼓,不是普通的鼓,而是李超改良的架子鼓。
尚書左僕射裴寂則負責吹長笛,封得彝彈箏,他們的這支樂隊實力雄厚,有時陳叔達和蕭瑀、宇文士及、楊恭仁也會過來客串。
裴寂的長笛吹的很好。
不過李超的架子鼓更是相當有特色,讓他們這支樂隊添色不少。
“三郎啊,你說將來你寫到大唐,寫到武德年的歷史,你要怎麼寫這一段,你要如何評論這一段?”李淵問。
張超坐在那裡,想了想,“陛下,我的資治通鑑擬好的只寫到大唐武德元年啊。而且現在這麼忙,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寫完漢紀,更別說後面的魏晉南北朝了!”
李淵長嘆息一聲,手指在琵琶上用力劃過。
內侍稟報,有軍情至。
楊文干連結梁師都,率軍已經攻破寧州,距離長安只相隔邠州,輕騎一日夜可至長安。
叛軍之中,有突厥騎兵。
這兩條訊息,讓李淵心情極壞,再無心情彈唱,直接開始回殿中與宰相們商議大事。李超沒有資格相商,獨自出宮。
“世民到哪了?”殿中,李淵望著地圖。
“秦王已到邠州。”
梁師道和楊文幹叛軍總共五萬,數量還超過邠州李世民的三萬人,尤其是知道了叛軍中還有了突厥騎兵後,李淵和宰相們臉色都不太好看。
“召齊王入宮。”
李淵召李元吉入宮,讓他和柴紹率兵駐於岐州,隨時支援李世民。
議事結束,李淵留兒子元吉一起用膳。
“父皇,兒臣有要事稟報!”李元吉待宰相們走後,突然道。
“什麼要事?”
“父皇,楊文干與太子表裡相結,暗中謀反之事,純為秦王使人誣告,此事全部是秦王暗中一手策劃的。那兩個押運盔甲卻半路來告密的東宮武將,他們其實早就被秦王收買了。還有陛下可知為何宇文穎剛到慶州,楊文幹就起兵了?因為秦王派人先宇文穎一步趕到了慶州,故意通風報信,把太子被禁,陛下要詔楊文幹入京的實情透露了。”
李淵的臉色很不好看,眉頭緊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