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唐一朝曾經發生過四次玄武門之變,既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李世民開了個很壞的頭。
但影響最大名聲最廣的還是李世民發起的第一次玄武門之變。
不過現在看來,似乎已經不需要玄武門之變了。
楊文幹居然起兵造反了,這越發的證實了太子和楊文幹謀反之事。
不過讓李超有些疑惑的是,這個宇文穎去傳個詔,怎麼反而把楊文幹給傳的起兵了?
翼國公秦瓊府上,香爐上香菸嫋嫋,李超與義父秦瓊相對而坐。
“陛下還是沒有下詔廢太子!”
沒有下詔廢掉舊太子,自然也就無法立新太子。李建成被軟禁武德殿中,楊文幹現在也反了,這個時候,本來皇帝應當兌現,要詔告天下,正式廢黜建成,立楊民為太子。
可皇帝卻沒有兌現。
楊文幹反了,梁師都南下了,突厥人也表示要來參與下親家的家務事。
“殿下沒有請求平亂?”李超問。
秦瓊搖頭,新年剛過,河北大都督、兵部侍郎、上柱國秦瓊,被加封為右衛大將軍,真封通前共五百戶。
爺倆現在官職爵位都一樣,一樣是大都督,一樣是上柱國,一樣是大將軍,一樣的食邑。只不過秦瓊還是駙馬,還是國公,李超只是檢校大都督,也只是縣公。
上一次江淮作亂,李世民主動請求出兵平亂。
上一次突厥南下,李世民也主動請求帶兵北討。
可是這一次,楊文幹反了,梁師都南下了,突厥人也聲稱要干涉大唐的家務事,可李世民卻不吭一聲,根本不提出兵的事情。
李世民是在等李淵兌現承諾。
等李淵廢掉李建成,立他為太子。要不然,他就不會請戰出兵。
問題是,李淵又在等什麼?他為什麼還不做決定,既不廢掉建成,也沒有讓李世民或者李元吉出兵?
以前李超聽說女人心是最難超的,但實際上帝王心才是最琢磨不透的。
太極宮。
李淵對李世民道,“二郎,楊文幹作亂,又引梁師都南下,朝廷需立即奪回慶州。你親自率兵去一趟慶州,凱旋之日,朕封你為太子!”
李世民卻沒有馬上領命。
“陛下,文幹豎子,敢為狂逆,慶州府僚定會將他擒斬。就算沒有,也只需要派遣一員大將征討即可。”
李世民對李淵說了不。
他並不想此時出京平叛,或者說,他以此向李淵表明他的態度,在要求李淵兌現之前的承諾。
先前皇帝說等召回楊文幹就詔告天下廢除太子,可現在楊文幹都反了,那還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