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這次的事情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我們一定得充分的利用好他,把這個事情的影響力發揮到最大,這樣才能對太子造成最大的殺傷力。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若是我們操作不當,那麼就很難起到作用,會浪費一個難得的機會。我覺得上黨公所說的思路是對的,但具體方面還需要再好好謀劃一下。”
長孫無忌倒沒不高興,而是問,“你覺得還要如何謀劃?”
“我們不能直接就讓人密告太子謀反,要不然,陛下可能會選擇悄悄處置這件事情,甚至根本不把這件事情拿出來。我們必須得讓這件事情發酵,擴大。”
“怎麼做?”
李超想了想,事情要搞大,有很多種辦法。但有種比較簡單的,那就是公開鬧明瞭。
“太子東宮衛率之外,在左右長林門屯了兩千兵,這是不在東宮衛率兵馬編制之內的,是屬於太子私募之兵。我覺得可以拿這事先做點文章!”
長孫無忌不解,“東宮的長林兵,不是什麼秘密的事情,陛下是早就知道的。”
“我知道,這是早就招募的,後來太子與諸王將手中兵馬上交朝廷時,太子並沒上交而是保留了下來,皇帝似乎也沒有追究之意。可這件事情,本質上來說,還是太子違反了陛下的旨意。這事,可大可小,若只是正常情況下,對太子不會有絲毫影響,陛下也不會拿此事責難太子,但若是在特定的情況下,這事可就不一樣了。”
開國之初,太子有點私兵,很正常。哪怕現在皇帝要太子和諸王把兵都交上去了,但秦王齊王哪個手裡還沒點私兵。
“殿下可公開向陛下上奏,把長林兵挑明,稱太子私蓄亡命之徒,意在謀反!”
這下李世民也搞不明白了,把一支大家都知道的私兵拿出來說謀反,這沒意義吧。
“單獨提,當然沒意義。但如果我們先借這長林兵把謀反這個事情提起來,然後炒一炒,然後東宮那邊的人突然密報說太子謀反,私運鎧甲三千給慶州都督,還讓慶州都督調軍校來指揮長林兵,你說陛下會怎麼想,還會那般不在意長林兵嗎?”
單獨一個長林兵,確實沒什麼說頭。可若做為鋪墊,再連上後面的鎧甲謀反案,那就相輔相成,更加坐實太子要謀反了。
慶州都督楊文幹是外援,太子帶長林兵在京謀反,到時可就是裡應外合啊。
事涉謀反,那都不是小事。而且還如此的證據確作,那就更不容輕視了,相信李淵也不會再那麼賣力維護太子的。畢竟,謀反,那可是謀他的反啊。
“一環扣一環,高!”房玄齡都不由的稱讚。
高士廉也點頭道,“長林兵和鎧甲案一起揭開,可以肯定的是,陛下絕對不會再容忍長林兵存在了。兩千長林兵若是解散,這可是大好訊息。”
李世民也是連連點頭。
而這,也正是李超的目的所在,他對於鎧甲案沒有太樂觀,太子也不是說廢就能廢的,畢竟太子是國本,李淵以往的表現,看的出他對太子還是很維護的。
但藉此機會,把李建成的兩千長林兵給廢了,卻是好事。歷史上,玄武門時,東宮長林兵沒有出現,但誰能保證他李超版玄武門之變,長林兵不會出現?
沒有長林兵出現的那次,宮府兵都差點打進玄武門了,要是出現點變故,來個蝴蝶效應啥的,兩千長林兵出現,那玄武門可能真要守不住。
因此,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先廢掉李建成的這支重要兵馬。
文臣們商議,武將們倒是沒多少插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