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不在多,先訓個十來個吧。要不男七女六,先訓十三個如何?”
“沒問題,不過選年少孤兒,從頭練起,想要成才,時間肯定要不短,至少也得兩三年才能大成。”
時間有點長。
李超道,“先練著,記得人選一定要選好,既要天賦好,還得可靠。”
老爹有些擔憂的問李超,“你訓這些人做什麼?”
“以備不時之需!”
晨練完,泡個熱水澡,更衣。
李超直接去了番館。
鴻臚寺昨天把青鸞等十八番國的人迎進了長安城,然後安置到了早準備好的番館裡。說是番館,其實是一大片建築,位置還離皇城不遠。
本來城南空地更多,甚至還有百姓在那裡種菜種糧,但畢竟番國使者來朝,大唐上下還是比較好面子的,雖沒達到楊廣那樣番商來了吃飯不用給錢,住店不用給錢,冬天了還用絲綢纏樹那麼奢侈,可安排他們住在較繁華的上城區,這還是必須的。
每國的使團都得到了一座院子,他們的護衛也都讓他們帶著。
十八番國,加上突厥、吐谷渾、高句麗、契丹、高昌等一大群番國使團,番館還是非常熱鬧的。
那些番使甚至直接就在各自的院子前,擺出了自己帶來的一些商品,開始跟其它番國使團互相交易。
同時,也算是互相認識了。
張超做為十八番國朝貢的促使人,朝廷特意安排張超在接待官員之列。
到了番館,張超發現今天主持的官員,居然不是鴻臚寺卿,而是堂堂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也是突然接到的旨意,被冷落許久的他,被皇帝傳旨,讓他代表朝廷,接待各方來朝的使團。
用皇帝的話說,讓秦王出面親自接待,這是高規格,代表著朝廷對諸番的重視。可對於李世民來說,這卻是個實實在在的打擊,昨天才看到太子吃憋,今天他就被派來招待番使。
“殿下!”
“武安公!”
兩人意外的在番館見面,互相很客氣的打著招呼。
接待的事情其實很簡單,就是大家相互介紹,李世民代表大唐和皇帝陛下對他們歡迎。各番使輪流進獻貢物,這進貢,其實又等於是官方的一種貿易。
各番進貢他們的方物特產,而大唐則賞賜他們價值更高一些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唐特產。
不過官方不叫貿易,而是叫進貢和賞賜。
對於大唐來說,這是非常有面的事情,四方來朝,八方進貢。朝廷得了面子,於是賞賜大方,而對於番人來說,來新年朝賀上貢,既是加強點聯絡,免的莫名其妙的被打了,拜拜碼頭。
同時借朝貢之機,也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官方貿易。打一個朝貢之名,能換到的大唐商品還更多,這也是非常實惠的。
總之,這就是大唐得面子,而諸番得裡子的一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