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銅錢,這也成了現在唐朝君臣一個尷尬的問題。
廢除前代舊錢,鑄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是好錢,比五銖、五銖肉好等錢都好,也重的多。可市場有個規律,李淵他們不懂,那就是劣幣驅除良幣。
開元通寶很好,但鑄幣量有限,哪怕唐朝拼命的開動鑄錢爐,一個爐子一年不過鑄年三千貫左右,大唐在各地建了上百個鑄錢爐,一年也僅能鑄造三四十萬貫新錢。
新錢好,但數量少。
因此新錢投入市場後,百姓開始囤積不用,把舊錢換新錢,新錢不用,這結果就是開元通寶不停的投入市場,市場上新錢卻越來越少了。
而唐朝缺銅,不斷的把收繳的舊銅錢給熔了鑄新錢,結果舊錢也在迅速的減少。
大唐了出現了錢荒,還越來越嚴重,現在朝廷不得不下令,十貫以上的交易,禁止用銅錢,必須用絹,另外禁止銅錢出大唐邊境。
可這樣做也沒有多少效果,現在朝廷只好到處去尋找銅礦,不斷的新增鑄錢爐。
錢荒,可是一直跟隨著中國古代王朝的,尤其是在隋唐時代相當嚴重。哪怕到了北宋時,一年鑄上百萬貫銅錢,也解決不了錢荒問題。
錢荒,一是中國古代缺銅,開採冶煉技術也不高,鑄錢技術落後,鑄造成本高。再加上,銅錢外流,以及一直有把銅熔鑄為銅器賺錢得數倍利的行為,使得錢荒各個王朝都很嚴重。
大唐不得不錢帛兼行。
鑄錢使。
若加上這個,張超就身兼七個使職了。
不過說到鑄錢,張超倒挺有興趣的,他知道唐朝官方鑄錢成本很高,一個鑄錢爐需要很多工匠,一年全力開工才鑄三千來貫錢,基本上鑄錢沒什麼利潤,細算甚至還得虧本。
但如果改良鑄錢工藝,提高速度,比如上馬一個水力衝鑄什麼的,應當能快很多。如果有足夠的銅料、錫、鉛等,稍改一改比例,鑄錢就能賺不少錢。
當然,其實多建點錢莊,發行一些信用較好的莊票,也能有助於解決錢荒問題。畢竟,錢荒主要是流通貨幣不足,而莊票如果有足夠的信用,其實也是能夠充當貨幣使用的。
轉運使,跟這個鹽鐵使差不多,轉運隴西的錢糧物資等。因為洮州成了隴右最大的一個邊關商埠,有大量的牛馬等物資進入大唐,因此朝廷特別給了張超一個轉運使職。
“三郎,陛下我讓到了洮州後,仔細看看洮州的一切,軍府、屯田、學校、邊市等等。”
張超笑笑,“這當然沒有問題,洮州變化確實挺大的,只要郢公有時間,我可以陪郢公細細的看。”
“三郎啊,你在洮州不過三個月,可已經往長安送了三萬貫錢了,陛下可是非常高興的。”
“這也都是託陛下洪福,現在洮州已經進入了一個很平穩的發展時期,以後每月向朝廷上繳一萬貫,都有可能!”
“哈哈哈,好!”聽到一月能向朝廷上繳一萬貫,宇文士及高興的合不攏嘴了。“三郎,我想現在就去江心市看看!”
“沒問題!”
還欠10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