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朝廷是徹底不想管我們的糧餉。”崔義撇著嘴道。
正常邊軍,都是由府兵和募兵輪戍的,朝廷得提供糧餉。可現在直接讓他們在這裡分田設軍府,如此一來,他們就得自備裝備,平時訓練、番上、戍衛這些都是沒有錢糧可領的,除非打仗,否則他們就是吃自己的,裝備還是自己置辦。
“不管怎麼樣,朝廷既然下了命令,那我們就執行吧。”
把朝廷的命令通知了五千多士兵,果然引起了許大的騷動,好在張超早有準備,下令殺羊,每十人分一頭羊。
另外張超還下令,每人授田二百畝,另外多給一百畝地種樹。反正這裡地廣人稀,這裡能開墾的地足有五六十萬畝,五千士兵,一人給三百畝,也不才十來萬畝地而已。
“只要把家屬遷來,每個男丁給地一百畝,成年女子給地五十畝,未成年男女皆給地二十畝。所有授田,皆一半為永業田一半為口分田。”
張超是很捨得下本錢的,反正這破地方,地多的是,朝廷也管不著。
正常授田,一丁百畝,八十畝口分,二十畝永業。永業田可以出售、繼承,口分田人死地還。而且多數情況下,都是不足授的,如在長安附近,一個男丁能分到二十畝地都算不錯了。
“弟兄們,不要把這裡想象的太可怕。其實這裡也挺好,隴上水鄉啊。這裡比你們在長安雖然偏僻一些,但是,田多地廣啊。你們在長安,一丁授田不過二十畝,但在這裡,每個府兵,我給你們三百畝。你們把家人遷來,我還給每丁百畝,成年女子一人五十畝,連中男我都給五十畝,就算是十六歲以下的男女,我都每人給二十畝。你有多少人,我就給你多少地!”
“想想看,你一家七八口人,卻能擁有五六百畝地,這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你不但可以耕田種糧食,多了來的你種不完沒關係,你可以養牛牧馬。你們在自己的大片土地上蓋一個院子,牛養滿圈,雞鴨成群,這樣的日子難道不是你們曾經夢想過的嗎?現在,陛下讓大家美夢成真,你們還在抱怨什麼呢?”
聽了張超的話,那些士兵倒有點心動了。
尤其是那些灞上來的學徒們,想象著自己能擁有幾百畝地,臉都興奮發紅了。
在洮州落戶,當一個府兵,似乎也不錯啊。
馬周有點擔憂的對張超道,“分這麼多田,得上報朝廷允許吧?”
張超卻笑了笑,“你忘記我的官職中還有一個使持節了?”
使持節是自西漢始,朝廷命將﹐以節為信﹐以指揮軍隊。持節者是欽差,權力極大。在漢朝,使持節能直接殺兩千石以下官。
加節,有監督軍事的作用。
說白了,使持節,就是特賜尚方寶劍的意思,可以先斬後奏。
只不過到了隋唐之時,使持節三個字已經成了虛銜,凡是使持節,都例授總管、都督,持節例授刺史。
能當上都督的,都會加使持節這個頭銜,刺史一般也都會加持節這個頭銜。
不過張超並不只是一個使持節的例加虛銜,皇帝還特派人給張超送來了兩樣東西。
旌節!
旌以專賞,節以專殺,這是李淵破例賞賜給張超鎮守邊關重鎮,可以便宜行事的權力象徵,而不僅是例授的虛號。
張超是個加使持節的都督兼刺史,還握有皇帝賞賜的旌節,給府兵們多分點荒地,完全沒什麼問題。
其實張超想說,分點地算什麼,只要他在這洮州一天,只要這些將士們跟隨他一天,他定會給這些將士謀更多的福利。
還欠十三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