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控制的好,其實規劃好了,是又能增加不少錢的。
不說別的,人多了,這裡的消費力就能吸引周邊的鄉民來這裡交易,讓這裡形成一個新的市集中心。
張家溝規劃一下,可以建一條商業街出來,可以出租商鋪、攤位,光這筆錢就不少了。甚至以後,還能對一些商家收些衛生費治安費什麼的,不需多,可積少成多,也不少。
幾千個賺工錢的工人,消費力還是很高的。
張家大院還是那個樣子,家裡留下的僕佣們把家裡打理的很好,就跟他們剛離開時一樣。
張超剛坐下,就有許多人趕過來拜訪。
有里正有村正,還有書院的老師,作坊的管事們。
大家來了都先恭喜張超又升官晉爵了。
“三郎啊,咱們家書坊快要停工了,我正要去京師找你呢。”負責印書坊的是崔鶯鶯帶來的一個陪房,也姓鄭,鄭昭鄭管事。
“怎麼回事?”
聽說印書坊要停工,張超馬上皺起了眉頭。
現在張記書坊可是張家的重點產業,不僅僅是印書坊利潤很可觀,而且印書坊還是維持張超名聲的一個好工具啊。
多少名士大儒,本來有些不服氣張超如今紅的發紫,想要找張超辯論一下經義,考據一下歷史的,結果張超一句你想要印書嗎,就把他們給誘惑了。
他還剛從皇帝那裡拿到了把崇文館版小學教材刊印三萬套的大單子呢,一套可是有六個年級十二冊,而且還有數門課程呢,雖然每冊書印數不多,但加起來可是等於有上千萬頁的書可印啊。
隨隨便便就是數千貫的利潤啊,而且書印出來,他張超那就真正的天下皆知了。
而且他還準備再擴大下書坊,再多招些人,然後把朝廷正準備編的五經正義,以及修的各朝史書的印刷單子也接下來。
“三郎,紙張和墨供應不上了!”
鄭昭一臉無奈,印書坊確實火爆無比,如今都已經前後招了五批刻字學徒了,其它的制板、印刷、裝訂等學徒工也招了許多,書坊的人數都突破了兩千。
雖說大多是些學徒,可生產力還是很高的。
張超那邊源源不斷的下單子,書坊這邊排的也很緊。
可現在問題不是雕版刻字刻不過來,而是材料不足。印書最重要的兩個材料,紙張和墨,同時出現了供應問題。
原來印的少,還沒這問題,可現在印刷單子實在是大,光一個小學教材全印完,就得上千萬頁,光一聽這個數字就夠嚇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