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稅加餅行募捐,讓張超割了一大塊肉。僅西市一個店,他就繳了十二貫。而不出意外的,其它那十家店鋪,包括城門外的四個鋪子,都沒躲過這劫。
十一家店,張超總共出了八十貫錢。
八萬錢,現在一個黃饃饃才賣三文錢,八萬錢能買下兩萬六千多個黃饃饃,都可以繞西市一圈了。
朝廷以後要是經常不按套路來這麼幾次,那就成了割韭菜了,長一茬割一茬。
大唐的商人沒人權啊,朝廷簡直不把商人當人看。
好在張超的生意非比尋常,後面還有幾位國公撐腰,要不然,這麼搞幾次,直接就得黃。
回到灞上,張超重新打起精神,今天損失了這麼多,得立馬補回來。
張家溝麵食製作作坊得再次擴大規模,黃饃饃一個班,白麵饅頭一個班、肉包子一個包,餃子、餛飩、燒麥現在銷量小些,合在一起一個班,豆腐再一個班。
張超拿著根炭條在一塊木板上寫寫畫畫,覺得現在的人手完全不夠用。要想完成這次產能擴張,還得增加許多人手。
另外張超打算再新立一個鹼班,一個香皂班。
根據不同的產品,分開做工,互不干擾。
老爹盤腿坐在炕上,看著張超在那裡寫寫劃劃,一邊說著自己的打算。考慮良久,才緩緩道,“攤子鋪這麼大,會不會有風險咧?”
做生意當然有風險,攤子越大,問題就會越多。比如會涉及到管理問題,資金問題等等。原先只有一個做黃饃饃的班子,有張超、老爹、七娘、村正、趙叔等人一起幫著分工管理,還維持的下來,但最近不斷的增加新產品,人員擴招,規模在擴大,管理上已經出現一些混亂了。
“還有一個事,若是每天再增加數量,村裡的灶也蒸不過來咧。”七娘做為張氏餐飲集團的高管,今天也參加會議。
張家溝總共才五十來戶人家,就算全村的灶都幫著蒸饅頭蒸饃蒸包子,這也蒸不過來啊。現在張家的一天的饃饃、包子、饅頭、窩窩、燒麥等的量,已經有好幾萬,而張超還打算擴產,到時估計更多。
一天上萬籠,還基本上得集中在凌晨趕早,五十來戶人家,一家得蒸幾百籠,根本是來不及的。就算一個灶三口鍋全蒸上,也不夠。
張超拿炭條在一塊乾淨木板上把這條很有用的發言記下。
“七娘剛才說的這個問題很重要,原先我們蒸饃都是在各家蒸。這樣做是一來節省了建灶的開支,二來也給村民們也有機會參與進來分享一些紅利。但是現在,咱們規模擴大了,再用這套,就無法適應現在的生產需求了。”
“那怎麼辦呢?”屋裡好幾個人道。
現在張家的麵食生意,不僅是張家的生意,全村人都在參與,都能分享紅利,因此大家對於張超要提產擴能都很贊成,張家生意越好,他們也能沾更多光。
“大家不用擔心,我是這樣考慮的,咱們可以建幾個棚,在棚裡打灶,建幾個專門蒸餅的蒸棚。”
建一個這樣的棚還是畢竟簡單的,畢竟不是挖窯洞蓋房屋,只要弄些樹立幾個柱子,然後上面搭個屋頂,直接蓋些茅草就行。甚至連牆都可以暫時不要,畢竟又不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