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十六衛府和關內十二軍,其實都是被這父子四人瓜分的。
雖說這本來是開國之初,為適應當時局勢才有的結果,可到了如今,依然還是這麼一副狀態,就顯得很是奇怪了。
為什麼李世民敢爭奪皇位,實在是他實力很強大。不說是陝東道大行臺的尚書令,還是天策上將,又有自己的直屬軍隊,有地盤有全套的僚屬還有自己的軍隊,這樣的實力還不爭,那才是奇怪了。
李世民和李元吉在宮裡見到太子,也多是行家禮,甚至對皇帝,都經常是行家禮。
數令並行,宮禁不嚴,父子四個都混居於大內,沒有嚴格劃分,這固然與李家有胡人血統較為開放有關,同時也是李家開國之初對於各人地位還不十分重視。
後來傳說的太子與齊王有****後宮的傳聞,也正是因為他們可以在大內晝夜通行。李世民李元吉居住宮裡,甚至可以騎馬帶刀弓通行宮中,見到皇帝太子也行家禮,這不但造成了太子的權威不足,甚至還動搖著李淵的權威。
洛陽之戰後。
李世民以秦王教賜李神通良田數十頃,而張婕妤為父親求得皇帝敕令要那塊田地,結果李神通就敢以秦王教在前,皇帝敕在後而不從。
這件事情當時可是讓李淵非常惱火的,把李世民叫去大罵了一通,吾手敕不如汝教邪?
皇帝的手敕,居然不如皇子的教管用?
臣子只認秦王教不認皇帝手敕,這事情確實很說明問題了。
這個時候,皇帝敕和太子令和親王教實際上都是不分高低,只分前後的。誰的命令先到,就聽誰的,這若是放在皇朝鼎盛之時簡直是不敢想象的。
隨著天下一統,李淵也開始著手處理這些隱患。他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開始更傾向太子這一邊,去年河北劉黑闥叛亂,李淵一直按著不讓李世民出征,就是因為此,不想再讓李世民再加威望。
只是到了後來,朝中連派兩帥統兵都大敗,李淵才無奈的派出了李世民。可是劉黑闥剛一平,李淵立即就把李世民調了回來,換上了李元吉和李瑗分領兩路。
越發說明李淵對李世民的防範之心越重了。
李世民已經不只是在動搖太子的權威,甚至都已經動搖到了李淵皇帝的權威了。
正所謂打天下的時候,那時是上陣父子兵,可如今天下一統,就要講君臣分上下了。
這次李建成上奏撤除行臺,李淵那麼快就同意了,正說明了李淵的心意。
張超有些頭疼。
鬥爭最激烈的時期已經開始了,太子和李世民鬥,李淵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威,也必須支援太子這邊,而李元吉也不是個等閒之輩,在這場鬥爭中也是上竄下跳,明顯想要先把李世民鬥下去,然後自己上位。
經崇福門、重明門、嘉德門,再左轉左嘉善門,進入左春坊。
新設的崇文館就設在左春坊的旁邊。
左春坊很熱鬧,一大群的官吏,這裡相當於朝廷的門下省。
張超看到不少穿著緋袍、綠袍的官員,還有紫袍和青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