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活泛的商人甚至不由的也在想,自己是不是也應當弄個經銷商的模式?
東宮。
李建成和魏徵、王珪等人在議事。
“殿下,不知可聽聞過灞上酒業?”會議休息間隔,李建成讓宮人上茶和點心。魏徵端著茶杯突然向李建成問起灞上酒業的事情。
李建成笑了笑,“這灞上酒業還是我下太子教令給張文遠,特許允他經營的。不過我真沒想到,一個酒坊,他都能弄的這麼轟轟烈烈,滿城皆知。”
“確實,張文遠前扎未有的弄出了一個經銷商,把天下各地分劃區域,劃成了十五區。殿下,臣以為這種劃分之法,其實很有新意,甚至對朝廷來說也是有借鑑之意的。”
李建成不解,怎麼張超酒坊還跟朝廷大事扯上什麼關係?
魏徵放下茶杯,“殿下,如今天下一統,地方雖還有些叛亂,但也已經無法改變大局。先前,朝廷為了一統天下,在各地設立了不少行臺,每個行臺統領數十州之地,軍政民事人事等皆領之,如此前秦王征討中原,陛下特設陝東道大行臺,秦王任大行臺尚書令,整個關東地區,盡皆其統轄。”
陝東道初設在蒲州,總領河北、河東軍馬,去年平定王世充後,將陝東道大行臺置於洛陽,統領的是整個陝東的軍事民政,地位在其餘行臺之上。
魏徵此時說起此事,李建成以及其它東宮僚屬都不由的點頭。
行臺制度,魏晉始有。
本來是出征之時隨其所駐之地設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務機構,到北朝後期,才稱尚書大行臺,設定官屬無異於中央,自成行政系統。
有尚書令和左右僕射,以及六部尚書等。
可以說行臺省在地方上擁有極大的權力,本來這種制度在戰亂之時,比較實用。可以免得凡事都要向朝廷請示彙報,等候批覆,貽誤時機。
但行臺畢竟是權宜之計,如今天下一統,再保留行臺,那就對中央是個威脅了。尤其是對於太子來說,秦王當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統管著那麼大地方的軍政,就更加危險了。
魏徵聽了灞上酒業在全國搞經銷商,還把天下劃分為十五個經銷區,從中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對於太子來說,秦王早就成了心腹之患。
這個皇嫡子,軍功赫赫,手下不但有數萬直屬精銳,而且謀臣如雲武將如雨,偏偏還擔任著無數要職,不但是中央的尚書令,還擔任著天策上將,總領對外征討,另外又領雍州牧,又擔任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總領陝東軍政。
半壁江山都握在李世民的手裡了。
“玄成之意是?”
“殿下,我們可以仿這灞上酒業的十五經銷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