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很專注的縫合,好在傷口比較簡單,也並不慘烈,要不然他還真做不到這麼淡定。縫合好傷口,把線打結,傷口一端留下了一點沒縫上,用以傷口排熱去膿血等。
縫好後,張超長呼一口氣。
他轉手對一旁的大夫交待。
“一日一換,五天就能生肉了,十天後可以拆線。”
幾名大夫也是認真的聽著,醫術這一道,不僅僅講究年齡資歷,更講究的是醫術。張超一接手這傷兵營,短短時間,就已經立下了章程,改了許多醫護方法,還用了許多獨家的秘藥,然而效果是驚人的。
這些天傷兵營裡抬出去的屍體越來越少,許多重傷員都救回來了,一些稍輕點的更是在好轉。
最可怕的傷口感染問題,也得到了控制。
“你們下次換藥的時候一定要記住消毒,手得用煮開過的溫水洗過,然後用這種燒酒再洗一遍。傷兵的傷口,一定要用這種酒精清洗,若是沒有酒清時,也要用鹽水清洗,把所有的血漬、雜質清洗乾淨之後,再開始上藥。”
“今後金創藥都用這種白藥,每日一換。紗布繃帶,也都須是開水煮過並曬乾的乾淨布,用過之後比較乾淨的也可以回收再用,但一定得開水煮上半個時辰以上並清洗曬乾後才能用。”
張超又指著他剛縫合的傷口,“如果傷口較大,還必須得要縫合,這樣才更有利痊癒。”
其實在傷兵營裡,並不需要什麼太高明的醫術,這裡需要的更多的是處理外傷,各種各樣的傷口多不勝數,比起什麼水土不服、瘟疫等病症,外傷創傷才是最大需求。真正比較需要大夫的,是那些斷腿斷腳骨折以及一些瘟疫毒症等情況。
創傷救治比較簡單。
有好的消毒程式,有足夠的藥品,就能大大減少傷口感染等麻煩。
甚至都不需要大夫,臨時培訓一批民夫,只要嚴格遵守張超定下的醫護章程,張超覺得也能大大加強現在傷兵營的情況。
畢竟清創、上藥、縫合、換藥這些,其實一般的護工都能做到。
關鍵的就是藥,最需要的是好的金創藥,然後是清創用的酒精,但酒精若是不足,用鹽水也能勉強代替。
除此外,就是消毒衛生了。及時換藥,崩帶紗布得乾淨衛生,換下的繃帶不能直接重複使用,必須得煮過消毒。就連換藥的時候,大夫和護工也得洗手消毒。
“醫護營裡的大夫和護工,都得換上這種白袍和白口罩。”
張超讓李感把他設計製作的窄袖白大褂和口罩拿了出來,還有配套的白帽子。
“必須保持衛生乾淨,防止邪毒傳染。”張超不好跟他們解釋什麼細菌病毒的,只好用邪毒這個詞。
“每天都要換上乾淨的,換下來的也需要經過開水煮過防毒。”
李世績面帶微笑看著張超在那裡指揮,心頭讚賞著張超,年紀輕輕,做事卻很有章法,一條條一項項,都是有條不紊。
雖然他也不知道張超的這些做法,究竟有沒有依據,但既然張超接手醫護營來,狀況確實大有好轉,那他也就不去在意那些了,只要有效果就好。
這就跟他們打仗一樣,不管你是用詭術還是詐術,不管你是強攻還是智取,關鍵你得打贏。打贏了,你什麼都是好戰術,打不贏,你說的再有理,那也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
“叔寶,我沒有看錯人啊。你看三郎,這行事,這做派,明明是有大將之風啊。傷兵營交給三郎,果然沒有用錯人。”
秦瓊他們來的時間還短些,李世績可是一直駐守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