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衣的功能當然是為了摭雨,長衫狀雖可以摭雨,但行動上還是不太方便的,因此張超讓負責把加工好的黃絹裁煎為雨衣時,改成後世的雨衣式樣,上面一件下面一件,兩件套。
“上衣對襟式,領上還要再加一個帽兜,袖子別弄太窄小點,要太寬鬆。褲腿也可以稍大些,這樣就不會妨礙裡面穿上鎧甲和裘衣等,不會影響活動。”
七娘的女紅很好,這年頭的婦人基本上都打小學習裁剪縫紉,能熟練的自制衣裳。
張超提出雨衣的式樣,七娘馬上就能領悟。
油衣做好了,掛在竹竿上晾乾。
油衣匠人還特別跟張超強調,油衣得注意保養。平時不下雨儘量不穿,更不宜日頭底下暴曬,而下雨時穿了後,也不能溼的就包起來漚,得晾乾了再收起。
油衣晾乾後,老爹試穿,非常合身。
“很輕便,穿在身上跟沒有穿一樣。”
畢竟是輕薄的絹塗上桐油製成,輕薄是自然,特別是跟那比鎧甲還笨大的蓑衣相比,這個真的很不錯。
“多做幾件帶著,反正也不佔地方。”
“給你柯叔他們也做幾件。”老爹不忘記交待。
“沒問題,反正買了很多桐油。”
油衣是個好東西,不過成本高了些,早在北朝就已經有了的東西,可到現在都沒普及開來。
關鍵還是這個桐油貴了。
張超想著自己回頭是不是要在剛買下來的溝坡地也種些桐樹,油桐樹是長的非常快的,出油率也還可以。
桐油不能吃,但卻很有實用性,不說能做油布雨衣,而且傢俱上塗了桐油之後,可以代替油漆,起到防腐等作用。
還能做油紙,制油紙傘。
桐油還能做油墨,油腳也能做香皂,實用性多的很。
生桐油還能入藥,可以治不少病。
當然,最重要的是,油桐樹關中地區是有的,也適合栽種的。
老爹讓張超給柯五他們也做幾件油衣,張超乾脆大手一揮,要做就多做一點。
把所有的桐油都拿來浸絹和布,一半做油絹一半做油布,然後再讓七娘帶著村裡的婦人全部加工裁減製成油衣。
張超選了幾個體型不一的村民,做為模特,給油衣做了五個成衣碼子。
做這麼多油衣,張超打算一半送人,一半拿去賣。張家溝的府兵,還有秦瓊等人府上,都各送上一批。
剩下一些則送到店裡去賣。
張超想看看,這東西市場反應如何,要是反應還行,那他明年就要多栽些油桐樹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