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官員除了有職田外,原來五品以上官員還有官人永業田,而且數量還很多。但五品以下原來是沒有的,可現在官差來授田,老爹這個從九品下居然也有兩百畝的官人永業田。
“今年朝廷先後平定了中原和江南各地,天大的好事咧,陛下大開恩賜,下詔所有官員都授分永業田,五品以下也都有咧。”
里正笑著跟張超解釋。
不過雖說如此,張超還是看到了些不尋常之處。比如說朝廷授田,從來就沒有足授這一說的,所謂一丁授田百畝不過是上限。寬鄉授的多些,狹鄉授的少些,還得把原來自有的私田算在這田額之內。
比如老爹此前本應授一百畝地,但最終就只授了三十畝,二十畝永業田,十畝口分田。那十畝口分田,是不能買賣的,除非是要遷去那些寬鄉,比如邊疆荒僻之地,朝廷就許你賣口分田,又或者你窮到連埋葬父母的錢都出不起了,那也允許你賣掉一些口分田籌錢。除此情況,你敢賣口分田,那就得笞刑,甚至徒刑,去勞改。
可現在官差拿來的授田單子上卻是一畝沒有打折。
本來勳田和官人永業田是不疊加的,只能選最多的那個上限。老爹勳田額是六十畝,官人永業田額是二百畝,因此老爹最多隻能授二百畝,而不是二百六十畝。甚至在狹鄉,一半可能都授不到,或者老爹的永業田可能得分到河南或者山南去。
可現在,居然是足授,還是疊加的。
張超馬上想到,估計是秦瓊他們背後出了力。畢竟他們可是國公爺,開國新貴,這對他們來說只是點小問題。
六十畝勳田、二百畝官人永業田、八十畝職田,另外還給老爹補上之前不足的七十畝口分田,又有給張超的二十畝永業田和八十畝口分地。
這一次,張超父子竟然得授五百一十畝地,一點折扣沒有打。
簡直難以相信。
加上老爹原來分的三十畝地,張家一下子就擁有五百四十畝地了。
五百多畝啊,張家一下子就成為一個不小的地主了。
五百四十畝地,其中可以世代子孫相襲的有六十畝勳田、二百畝官人永業田,父子倆的四十畝永業田,整整三百畝。另外一百六十畝口分田,八十畝職田,這些將來是不能傳襲的。
不過張超想,這張家溝有這麼多地?
張家溝肯定沒這麼多地。
不過白鹿鄉上倒是有,朝廷在白鹿鄉本來就有好幾個官莊,不少官田都是抄沒前朝的一些田產。現在從裡面劃出來四百多畝,倒不算什麼難事。
不過四百多畝地也沒有盡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好幾個莊子裡。最大的一塊有一百畝地,其餘的都是幾十畝一塊,甚至好幾塊地都只有五畝十畝的,加起來足有十三塊地。
地比較分散,不太利於集中耕種。不過這麼多地張家也種不了,最終還是得分散出租給百姓佃種,倒問題不大。
好歹最小一塊也有五畝,總比普通百姓幾分幾分的一塊地要好些,最少五畝一塊,那樣打水井啊,修溝渠啊,都還算方便,容易集中灌溉,甚至要施肥什麼的也方便的多。
官差們帶著爺倆一塊地一塊地的去確認,到了地頭,還要仔細的量過。這些地都有地界,基本上都是用石立的界碑,寫明地主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