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說著,一切的問題清晰明瞭,此時商人們家族們的人才鬆了口氣。
“我先來說一點好了。”
第九商務科的科長布蘭登站了起來,他的眼神銳利的盯著對面的吳群,直接從位子上跳了出去,走到了駱家輝旁邊的臺子上。
“對於剛剛這位商人朋友的遭遇,我個人表示理解!但是.......”
布蘭登一改往日裡柔弱的作風,語態變得強硬了起來。
“有人賺錢就自然有人賠錢,很多人都在忍耐,並不是只有這位商人朋友日子難過,但同樣的也有人在這樣的定價制度下賺到了錢,吳群議員請你不要舉一些失敗的例子,也希望你可以拿出一些成功的例子來,一個制度的推行本就伴隨著失敗和成功的兩面性,如果只是單面性的話,恐怕難以說明你所提出的兩個核心本質的問題!”
吳群微笑著點點頭,此時原本高興的商人們,都急切的看著吳群,希望吳群能夠快點拿出更加有力的東西來反駁對面的行事科。
吳群點點頭,又調出了一個案例,是一家連鎖的食物小型超市,在過去的10年內,在定價權收歸國有的之前,營業額的起伏不算大,但在定價權被國會收歸後,這家小型的連鎖超市的營業額卻開始成直線上升。
但吳群所舉出的例子讓所有人都擔心,因為確實如同布蘭登所說的一樣,有人因為定價賺到了錢,有人因為定價的問題而虧損,這其實是與過去商人們在自主定價期間,盈利後開始增加自身經濟體量有很大的關係,有的人很小心謹慎的經營,總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但有的人步子邁得大了一些。
“吳群議員,你所舉的例子,與你提出的兩個核心問題,經濟流動的速度和質量,好像沒有太大的關聯!”
吳群微笑著點點頭,不少人都在吳群捏了一把汗,但此時吳群再次舉著右手伸出了食指。
“大家還記得我一開始丟擲的問題嗎?”
此時大家都在思考著,也都清楚吳群所舉出的這兩個例子是不足以站住腳跟的,因為前者是因為本就體量比較大,在定價後因為難以支撐之前龐大體量而出現虧損,後者是因為體量本身就比較小,在定價後生意好了起來,經濟的體量增大了,但實際上自身的物質體量卻還是和過去一樣。
問題看似又回到了原點,但此時布蘭登才意識到,吳群一開始就給自己挖了坑,自己傻傻的跳了進去,吳群丟擲的這兩個例子就是引人入坑的東西。
究竟城市為人服務,還是人為城市服務,此時大家都想明白了吳群的一語雙關的關鍵點。
“不管是人建立起來的城市,還是城市中居住的人,大家的關係都是相互的!經濟的流動是永恆不變的核心,因為流動的經濟,城市得以發展,人們得以生活,一切都在運轉著,定價權大家可以看做是一個抑制器類的東西,抑制著城市的方方面面,但同樣阻礙了人的方方面面。”
吳群放鬆了表情,雙手往臺子的兩側微微張開。
“我並非說定價權應該像過去那般,由商人們根據市場的規則來自主定價,而是想要說明一個問題,定價關係到城市的一切,人們的一切,現在的定價權太過於機械化,而非人性化,因為每一個行業都不同,只使用上限的150%來作為衡量的標準,顯然是不行的,這樣的標準只會導致供需的平衡出現問題,始終保持在一個恆定值上,時間久了,供需的平衡就不再是供需平衡,而是定製平衡!大家應該明白我的意思是什麼。”
吳群說著提高了音量接著說道。
“如果一個行業長期都畏首畏尾的維持在一個恆定值上,一個工廠需要100個工人,而100個工人所產出的東西,再怎麼因為效率的變化,還是100個工人產出的,因為大家都在擔心明年的定價會讓自己血本無歸,所以不可能繼續增加體量,但如諸位所知,城內目前的人口是持續增長的,失業率依然是一個問題,而工廠沒辦法增加工人的數量,一個產業勢必會維持在一個恆定值,發展要怎麼繼續?如何讓更多人就業,如何讓需求量增加?這就是定價權收歸國會後,三年來城市的現狀,經濟因為安格斯建設的停工而出現了大蕭條。”
吳群話音剛落,一時間商人和家族裡的人們以及議員們紛紛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布蘭登深深的吸了口氣,他沒有開口,吳群等掌聲停止後,繼續說道。
“需要是需要創造的,而創造出需求,是需要讓行業有能夠持續增長的點才行,而不是去透過定價權這個抑制器來調控,強行的讓供需達到理論上的平衡,如果市場經濟只是理論的話,現如今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失業,就不會有那麼多人過一天算一天,也不會有那麼多商人畏畏縮縮,每年的新年都好像在迎接審判一般。”
此時布蘭德笑著說道。
“那麼按照吳群議員,你的意思是要把定價權還給商人們?”
試探性的詢問後,商人和家族的人們馬上面露喜色,但隨著吳群的搖頭,眾人的臉上又充滿了疑惑。
“應該把定價權具體的細節化,或者說行業化,我們不能用這麼死板的資料所反饋出來的計算數值來確定定價權,而是應該以每一個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來衡量定價權,必須要為行業有未來10年甚至是20年的持續增長點考慮,這才是我們這次提出修改定價權的目的,經濟應該是細水長流般的緩慢行進,才能夠哺育到城市裡的大部分人,讓大家都成為受益者,而不是有人失敗有人成功!應該是相對的成功,以及相對的失敗,相較下的成功與失敗,與盈利多者比較有盈利,與盈利少者相比有一定虧損,這才是供需最終得到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