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殘明霸業> 963 一片傷心畫不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963 一片傷心畫不成 (1 / 2)

其餘十六門的守軍命運也是各不相同,柵欄門、石城關、江東門、小馴象門、馴象門、小安德門、安德門、鳳台門,這東郭城八門的守軍離內城很近又無明軍掣肘,因此看到郭城已被攻破後,他們便迅速的撤進了內城。

可剩餘八門的守軍可就是慘淡淚咽卻無聲,只悔從前做清軍,憑仗丹青重識省,嗚呼,一片傷心畫不成啊。

郭城南的夾崗門、上方門、高橋門因為有明軍正在進攻,守軍一時間走脫不得,而東南的滄波門、麒麟門的守軍剛一撤下來,迎頭便遇上了正從山上下來去往南郭城的蔣建勳一萬明軍。

清軍逃跑心切,哪肯再做死命的抵抗,而蔣建勳又藉著地形的居高處,由神烈山之上俯衝了下來。

明軍猶如群狼一般,機靈一點的清軍早作鳥獸散了,只是苦了那些帶傷的、腿兒慢的還有趕巧兒倒黴的。

其中有一半清軍約1500人被明軍抓了個正著、打了個稀爛、捆了個結實。這人心與意志的翻轉就有如風雲突變,清軍不久前剛剛還在揚州城差點幾次全殲明軍,可如今卻已然毫無鬥志。

是啊,已經被包圍了一年多了,又看得出來被友軍解圍的希望幾乎沒有,他們怎麼還會有意志繼續堅守下去?

他們又沒有什麼偉大的理想和信念,都是些漢人,若沒有更現實的理由,誰會輕易的與這些相同血緣的明軍們玩命?

也許這些人就因為一句話,或是上天為他們拍打了幾次蝴蝶的翅膀,就可以讓他們看似堅如鐵石的意志塌方。

這又很像是松錦大戰之前的錦州圍城,當年後金軍面對祖大壽的錦州、松山、杏山三座堅城,皇太極選擇了拔掉錦州城周圍所有的釘子,然後再把錦州一座孤城長

期圍困下去。他們又在團團圍住錦州城後在城外種田屯糧。錦州外城的蒙古族守軍們看到這一情景不禁大聲笑著問城下的這群瞎忙活著的後金軍喊話說:“我看你們在那邊種田呢?沒糧食吃啦吧,嘿嘿,要不我們借給你們點?我們這城內的糧食啊,可是夠吃三年的呦。”

蒙古兵們的這些話頗有挑釁的意味,只是沒成想後金軍對他們的回答確是冷冷的:“哦,是嗎,才夠吃三年的?那麼三年之後你們吃什麼?”

那一次意志塌方的,是錦州外城的蒙古守軍,那句三年之後你們吃什麼,最後使得他們全部投降了,只留下了錦州內城的祖大壽和漢族的明軍。

是啊,有哪支明軍會來救他們?就算來了,在野戰中又有幾多勝算呢?不還是和城內的守軍一同殉葬,平添更多冤魂而已。

他們猜對了,面對這樣的局勢只有崇禎看不透,除了他,也許全天下的人都猜得到,包括錦州城上的普通一兵。所以在不多日以後,錦州外城的蒙古守軍便全體投降了。

可崇禎偏偏先後兩次又將大明的十八萬精銳緊趕慢趕的給清軍送了來,拿最後的主力來給皇太極做了賀禮。

松錦大戰,十三萬明軍最終戰損十萬,大明從此再也無力剿滅關內義軍,更無力阻擋滿洲騎兵的鐵蹄。

崇禎帝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他不知道袁崇煥為什麼當初放棄錦州而選擇在寧遠築城,殺了袁崇煥自然也沒人告訴他當初放棄錦州的理由,由著他率性妄為,在錦州連城數座,最後被皇太極各個擊破。

如果袁督師尚在絕不會這麼做,在一片孤城的四周搞那麼大的排場。算了,還是回到這南京城吧,看一看相同的遭遇是如何翻轉過來,落在清軍頭上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