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殘明霸業> 九百四十六章 沒道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九百四十六章 沒道理

從這一天起,更多的好漢開始聚義在這杆大旗之下,江湖令下,是人們心中的江湖,旗杆上飄揚的,是每個人心中的忠義。江湖令一出,山東各地的好漢大都奮起響應,三教九流只要敢戰的,全都趕往了棲霞縣,都想要同於七爺一起翻江倒海。

忽一天,於九來報:“兄長,有您任登州總兵時的舊部邢小泉剛剛來到。”於七高興地說:“快請!”說話間,一個頂盔貫甲的武將走了進來,行了個軍禮道:“參見大帥。”於七起身迎接:“賢弟,你來了。”

邢小泉答道:“大帥召喚,末將敢不從命?末將還帶來了二百族中男丁,皆是精通大帥家傳於家拳的弟子,這些年來末將一直在家中訓練他們,為得就是今天。”於七一拍邢小泉的肩膀說:“好,不枉我當年的傳授之心,從此我們又將並肩作戰。”

說話間,又來了第二波人,於十趕來稟報說:“兄長,有綠林道的朋友董樵來到。”於七又說了句:“快請!”話音未落,一個大嗓門兒便傳了過來:“七爺,你想的兄弟好苦啊!”七爺連忙迎過去,與董樵攙著手走回堂中走近邢小泉。

邢小泉一看此人,身高足有六尺,頭戴萬字儒巾,頭髮卻沒有束緊,烏黑的頭髮自然捲兒,連鬍子也是根根亂蹦、東拉西扯。黑面板大臉盤兒,熊腰闊背,目光如炬。一席團領緊身的黑衣,揹著百寶囊,腰繫藏藍色搭膊絲絛,橫著一口鯊魚皮的腰刀,海清色綁腿,足蹬快靴,來到邢小泉面前,未說話先見禮,邢小泉也雙手抱腕回了一禮。

於七對董樵說:“賢弟,面前的這位是我登州總兵任上的參將,姓邢字小泉。小泉,來人便是咱膠東的才子,更是一條好漢,竄天鷂子董樵便是。”兩人互道了一聲久聞,董樵說道:“七爺當年的麾下愛將,董樵久聞大名,身著一副重甲,可以一日夜急行軍二百餘里,我這竄天鷂子的諢號還是不提也罷。”

邢小泉也說道:“董大哥的名頭山東地界有幾人不知幾人不曉?行俠仗義,扶危濟困是家常便飯,除暴安良的故事總會有所耳聞。”董樵連說:“不敢當。”又對於七說道:“七爺,小弟今日為你帶來了百十條綠林道的好漢,人雖不多,身手卻都不錯。也都是與小弟久在一起交心的朋友,今日就全交給七爺了。”

於七忙說:“不敢,來到一起,便都是朋友。”董樵說:“自然都是朋友,但是規矩還需要立一立,誰讓您是咱綠林道的扛把子呢?到了您的面前,兄弟們自然都要聽您的。不為喝酒吃肉,也不為大秤分金銀,只為了在您七爺麾下,幹一票大的,打的韃子滿地找牙便是快活!”

自從邢小泉和董樵到來時起,陸續還有大福山的員外爺李家兄弟帶領家丁一兩百人前來;還有張家埠農民張振剛帶領著三百多村漢;還有世家子弟徐海門、徐耀門兄弟等等。許多人都是兄弟、宗族、甚至全家一起前來棲霞縣,範圍幾乎囊括了整個膠東。他們的目的也都只有一個,就是要和清軍大戰一場。

來人是越來越多,十餘日,棲霞縣便已經匯聚了上萬的義軍。濟南的撫院大軍也是緊趕慢趕,先調集糧草,又集合精兵,不足十日後便也從濟南開拔,趕奔棲霞縣。於七從放出去的線報口中也得知了清軍集合大軍正趕奔此地的訊息,從此緊閉城門,大練兵馬。而就在黑雲壓境的時候,棲霞縣又來了一群和尚,站在城外高喊著要入城。

當邢小泉回稟於七這個訊息後,於七有些不解的對眾人說:“一群和尚來我棲霞要做什麼?咱這裡又不做道場。莫非是聽到咱們這裡開倉放糧,來此尋些佈施的?”

邢小泉答道:“大帥,末將剛剛也這麼問過他們,說如果他們只是需要糧食,末將可以送給他們一些,末將還說,如今棲霞馬上就要打仗了,你們這些佛門之人應該躲得遠一些,可他們卻說是來投軍的。”

李家長兄笑道:“哦,投軍?難道這群和尚不單會敲木魚兒,還喜歡殺人不成?”邢小泉說:“那帶頭兒的還是一個大和尚,器宇不凡,自稱法號叫做僧常。”

正說到這兒,董樵連忙站了起來說道:“七爺,小弟認得此人!”於七也笑道:“我也認得此人,此人是寧海洲昆嵛山禪教寺的監寺,快快有請。”

邢小泉連忙回去開城,於七也與王倫、董樵等人來到街前等候。不久後,只看遠遠的走來十幾個和尚,各持戒刀棍棒,只看那行走的姿勢,便都是練家子。於七等人又向前走去迎接,一見面,董樵便先開口道:“老鬼,你不在山上吃齋唸佛,跑到這是非之地是要鬧哪樣兒啊?”

僧常笑道:“阿彌陀佛,董施主別來無恙?如果佛門能夠清淨,和尚自然該去唸佛,可和尚也是凡胎,也有真有假。像貧僧這六根不淨的,遇見不平事,總愛管一管,嗔念難消啊,所以被佛祖趕了出來,沒地方吃飯,到棲霞討上一口齋飯,遇上不平事,還是要管上一管。”

聽到僧常和尚的話,董樵笑罵道:“你這和尚好沒道理,剛剛小泉問你,你說不是來尋佈施的,見到了七爺,卻要齋飯。而且我聽說你入城前,說是來投軍的,投軍就是刀頭舔血,乾的是殺人的勾當,你還吃哪門子的齋飯?”僧常答道:“阿彌陀佛,貧僧不以為吃齋和從軍會有何衝突。吃齋是為了清淨自身,從軍是為了清淨這天下。貧僧有一張持戒的嘴巴和一柄除惡的禪杖,只是不知董施主喜歡貧僧的哪一面?”董樵笑道:“你說你有一張持戒的嘴,而我看來,這分明是一張利嘴,哈哈哈。”

眾人也都笑了,於七笑著說:“如果此前我不知道大師曾經救過董樵賢弟一命,而你們二人從此便成了知己好友。只今日這一見,還以為你二人是前世的冤家呢,竟然這般鬥嘴。不要站在街上說話了,大和尚一路風塵的趕來,我們理應為大和尚和眾位義士洗塵才是,只是不知大和尚和眾位義士是否忌酒?”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