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隨即派遣精兵猛將來到四川全力征討播州。
面對八路二十四萬明軍的兜天大網,楊應龍首戰既是慘敗。
楊應龍首戰的慘敗,不是因為朝廷的另外幾路大軍,而是他選擇的進攻目標錯了。
橫向對比,面對二十四萬天兵和猛將如雲,他也確實沒有努爾哈赤那般的指揮能力。
不過若是給楊應龍的指揮能力評分,也至少會有七十分以上,說來此人還是很能打的。
只是他面對的是至少可以評為九十分的明軍。
而九十分的明軍在廢柴楊鎬的帶領下於薩爾滸遇到了可以打九十五分的建州女真。
還來說楊應龍吧,說到面對明軍的八路進剿,楊應龍發現了川南明軍統帥,四川巡撫李化龍即將在軍營中大擺延延,便想趁機偷襲。
結果便宜沒佔到,卻被秦良玉和馬千乘帶領五百火頭軍追殺出了幾十裡,連親兒子差一點兒都賠上。
天浪一本正經和秦良玉談起了那一場人家親身經歷的戰爭:
“看到有關那場戰爭的記錄,朕發現此前的播州之戰,楊應龍打得一直都很順利。
楊應龍在萬曆二十年便因兒子死於成都一怒反叛了,此時正值寧夏戰事。
此後的八年間,朝廷多次派兵圍剿楊應龍,竟沒有一次打贏的,全都輸的十分徹底。
直到萬曆二十八年的征討,你和馬將軍的反偷襲,大概算是我軍的首勝。
而後你二人又乘勝追擊,接連攻破金築關等七個營寨。”
秦良玉依舊默默聽著,似乎對自己參加的那場戰爭不想發表什麼意見。
天浪則耐不住嘆息一聲,“如果不是當時的大明良將輩出,尤其是有你和馬將軍在,只說那場戰爭我軍的戰役部署,如果面對的是建奴那樣的強敵,簡直可說是一無是處。”
秦良玉眸光一閃,正視著天浪,嘴角微微勾起。
“單論戰役部署,八路大軍進剿,楊應龍幾乎完全可以做到各個擊破。
正是播州之戰的八路大軍進剿這個糟糕的計劃,成了不久後薩爾滸之戰我軍進攻計劃的雛形。
然而薩爾滸之戰我軍的四路大軍十四萬人馬卻是輸的一敗塗地,努爾哈赤幾乎完勝,我軍則戰死五萬之眾。”
天浪一直在說,秦良玉一直在聽。
在天浪心裡,播州之戰的八路大軍進剿,如果沒有秦良玉和馬千乘,很可能比薩爾滸之戰輸的還要慘。
而薩爾滸之敗,正是沒有秦良玉這樣的戰將和四川巡撫李化龍這樣的帥才,才導致戰役不是誘敵出擊,而是孤軍深入,最終一戰慘敗,從而改寫了大明的歷史,給努爾哈赤送去了軍資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