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高桂英所謂的深明大義,在劉承胤眼裡不過是個笑話,若是他來操作的話,才沒這麼傻呢。
他還是何騰蛟的親家,還曾是何騰蛟最信任的將領呢,可為了高官厚祿封妻廕子,什麼親家不親家的,逼急了連媳婦也得賣,連親爹也得殺呀。
你高桂英還說不要封妻廕子,李錦於你來說跟親兒子毫無區別,你都能眼看著他沒有好下場?
如果不是戎馬生涯,這對夫妻日日披甲持刃輾轉,李自成唯一的子嗣就不會胎死於高桂英的腹中,好在有李過呀,高桂英視如己出,李過也無比孝順。
他是高桂英和李自成的義子,如同親兒。
他也是李自成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兵,大順軍幾次覆滅,李過從來都沒有離開過他二人,李自成死後也不會離開。
這在劉承胤看來是不能理解的。
大順軍軍紀敗壞,可高桂英、高一功還有李過麾下的娘子軍和兒郎們幾乎很少敗壞軍紀,就連天不怕地不怕的大順軍旗幟,從全軍大旗手起家做到將軍的猛將郝搖旗都一直被高桂英死死壓制,一直不敢扎刺兒。
高桂英認為,他們是流寇沒錯,但他們是有理想和主義的流寇,這在劉承胤看來則是更大的笑話。
你李錦不是擔心母親去全州城見了明朝皇帝會受委屈嗎,便駐兵寶慶與全州一正一奇,有相輔相成之勢,這下好了,耿仲明和尚可喜出兵打你們去了,等死吧你。
第二天召見劉承胤時,孔有德對他闡述了自己的戰略戰術,無非是寶慶處於他攻打全州時的補給線上,如鯁在喉,不得不除。
拔出寶慶這顆釘子,而後再聯兵進抵全州城,陷落全州後,便能搶在李成棟前面對廣西發起全面總攻,除滅南明最後的火種,真是輕而易舉。
其實劉承胤也察覺到,清軍此番南下的人馬並不多,許是在多爾袞的棋局中,今番南征試探的意味多過攻城略地。
這樣的做法不難理解,八旗入關時,兵馬不過十萬,大明有南七北六十三省和兩京,還有宣府大同這樣的邊鎮,十萬八旗別說一個個城池打下了,就算把上萬座城池都算白給你,你也得分兵駐守不是?
怎麼守,一座城池派十個小兵過去,去搞笑的吧?
八旗和八路差不多,沒多少子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