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笑著應付著,保持著距離。
畢竟是殷懷書的親孫女,他可不想招惹。
或者說,他的心思已經被晶片、保險這兩個行業所佔據。
回到酒店,常東客氣和殷素昭告別,回到房間便向私人助理團隊下令,收集晶片產業公司資料。
同時在不影響公司運轉的情況下,抽調相關高層,組建談判團隊。同時讓助理聯絡知名獵頭公司,尋找半導體產業人才,準備挖角。
一夜無眠。
翌日,吃早飯的時候,常東就拿到了國內晶片產業報告。
雖然常東在此之前已經做了相應功課,但因為想“一口吃成胖子”,所以主要調查目標都是鈭光和諸為,因此對行業瞭解不是太清晰。
這次因為調查的是具體公司,所以對行業更加直觀,一顆心越看越沉。
也終於後知後覺的意識到,殷懷書反對他進軍晶片產業的根本原因。
這一行不是網際網路企業,有個創意就能拉投資,有錢,什麼軟體的都能給你砸出來。
晶片產業產業鏈條太長,每個環節都有不小的技術難度,想要有所成就,實在是太難了。
大環節上,晶片製造有五大環節,分別是裝置、材料、IC設計、晶圓代工、封裝測試。
裝置上,最核心的是光刻機,基本被尼德蘭ASML壟斷。我國雖然也能製造,但精度差了人家整整一個年代。
其中極紫外光刻(EUV),目前全球僅有ASML有能力生產。
實際上,即便是ASML,也是負責“組裝”。
其中光源裝置來自花旗;機械工藝和世界級的蔡司鏡頭由德意志提供;光學器材技術來自櫻花;軸承由納威亞半島提供;法蘭克提供了閥門;製程分配技術由英特、臺積電、samsung提供……
一臺機器價值十個億,就這,還是有錢都買不到。
諸夏想買,都會牽著到花旗和諸夏多方博弈,堪稱航母進口。
其次是刻蝕機,它較之光刻機,技術難度低一些,我國基本已經保持國際領先水平。
再其次材料,也就是晶片製造的載體——矽片。
目前我國製造較好的只有兩家企業,在主流8寸和12寸兩種中,其中一家的12寸已經透過國際認證。
嗯,換言之,和國際頂尖水平,還有差距。
晶片製造,還會涉及電子氣體、靶材、工藝化學品、光刻膠、光刻膠除膠劑、CMP、掩模板等等。
其中在濺射靶材、研磨液上,雖然有所突破,但大多數材料還依賴進口。
後面的製造流程基本不用看,大多數和前兩者一樣,有的攻克,有的還依賴進口,只是這些材料和產品不是那麼敏感,所以較為容易就能買到。
“呼……殷大哥沒罵我自取其辱,已經是給我面子了。”常東仔細翻過資料,忍不住自嘲一笑。
笑罷,他卻愈發覺得進軍晶片產業,將是一個正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