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匠鋪所使用的風箱,是把普通的空氣吹入鍊鐵爐裡,徐積薪命名為冷鼓風。
對於鍊鋼法的改進,最大的根源就是把這個冷鼓風改變成熱鼓風。
經過資料的測算,徐積薪帶著大明冶金學院的學子們反覆測算了很久,終於得出了一個精確的數字。
只要是把冷鼓風變成熱鼓風,就能讓鍊鐵爐的溫度提高在300度以上。
大明所使用的冷骨風方式,把溫度提高到軟化鐵塊的地步已經達到了極限,再想往上升哪怕1度都是千難萬難。
徐積薪帶領大明冶金學院學子們攻克的這個難關,一個重大的技術突破口,提高的溫度竟然達到了300度以上。
有了這個300度,就能輕鬆的達到1400溫氏度,甚至是1600溫氏度。
冷鼓風的方式轉換成熱鼓風的方式,關鍵點就在於這個蓄熱室。
熔鐵爐的兩側,分別修建了一座蓄熱室,用的材料是耐火磚。
不過蓄熱室的耐火磚和熔鐵爐的耐火磚不一樣,蓄熱室用的是蜂窩式的格子耐火磚。
兩座方型蓄熱室直接用耐火磚和熔鐵爐修建在一起,蓄熱室的底部各有一根鐵管子。
左右兩側的蓄熱室鐵管子呈現U型連線在一起,U形的中間位置,有一個可以轉動的閥門。
閥門的底部是一個出煙口,用來排洩熔鐵爐裡面的廢氣。
閥門的上方同樣是有一根鐵管子,下方的是用來排洩廢氣,上方的管道就是用來輸送新鮮的空氣。
為了加大空氣輸送的速度,管道的另一頭連線著一臺鼓風機,用大明蒸汽機來驅動。
現在的大明蒸汽機已經變成了高壓蒸汽機,用來驅動一個鼓風機明顯有大材小用了,但這只是為了實驗蓄熱室效果的實驗品。
真正要搭建鍊鋼廠的時候,熔鐵爐旁邊的高壓蒸汽機不僅用來帶動鼓風機,還會帶動熔鐵車間上方的天車,透過天車來帶動翻鬥機。
朱舜仔細看了一下午,確定沒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帶著徐積薪和大明冶金學院的學子們繼續回去商量細節了。
連續商量了五六天時間,就在第七天的時候,熔鐵爐的兩個蓄熱室正式修建成功了。
朱舜立即帶著徐積薪和大明冶金學院的學子們,急匆匆的趕回了鍊鋼實驗室,開始進行熔鐵的實驗。
朱舜站在熔鐵爐的正前方,遞給旁邊的徐積薪一個眼神,示意他可以開始了。
徐積薪親自走到了大明蒸汽機旁邊,開始給蒸汽鍋爐裡新增炭火,讓大明蒸汽機開始帶動鼓風機運轉。
隨著大明蒸汽機的‘轟隆’聲響,鍋爐房內冒出滾滾濃煙,鼓風機在曲軸連桿系統的帶動下飛速的轉動起來。
新鮮的空氣從管道輸送到閥門上方,透過閥門進入左邊的蓄熱室裡。
接下來,蓄熱室裡會發生什麼情況,朱舜徐積薪以及大明冶金學院的學子們就不清楚了。
畢竟,裡面的情況聽不見也看不見。
不過,他們卻清楚的知道里面會發生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