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皎她說了什麼嗎。”
閬壬斟酌道:“中秋那天您會去探望嗎。”
連媽媽思索了會兒,反問他:“你是想陪連皎一起去嗎。”
“即使有再深的矛盾,她也會去探望,心腸很軟。”
連媽媽笑了:“你覺得她心腸軟啊,我以前經常說她不聽話,心冷,沒有心,怎麼這麼不懂事……”
閬壬淡淡問:“阿姨您覺得您做錯了嗎。”
連媽媽:“她有時候是不懂事,但懂事的時候又非常懂事。”
閬壬輕輕一笑:“在我看來,她一直都很懂事,中秋節那天我會和連皎一早來。”
他說完不欲多說,離開了廚房,長輩有自己的思想和理解,讓他們真的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很難,他也不認為必須要互相理解,生活是自己的,該盡的孝道盡到了,說的太多也沒用。
他輕輕扭開門,關上門,坐在小凳子上,背對著連皎拿起桌上的書來看。
所謂的不懂事,其實是沒有宣之於口而來的自我理解。
懂事也只不過是看到帶來的好的一面的結果。
在這樣的環境下,又怎麼能不養成淡漠的性格。
以沉默,冷漠來壓制心裡的無奈難受。
“閬神——”連皎迷迷糊糊的坐起來:“你在做什麼?”
“這些都是你買的。”
連皎看著他手裡拿的書,忍不住一笑:“嗯,我很喜歡一本書的時候就會買,這些都是好多年前買的。”
“什麼風格型別都有,容納度高。”
連皎:“只是而已,故事劇情好看就行,每個作者有不同的寫作技巧,大多數都是將一個型別貫徹到底,讓讀者一眼看就能看出和誰的文風像,我是隻要寫的有意思,無論是古風,現代,民國還是西方風格,我都會去看,不過若是我看不下去,其他人怎麼推薦我也不會看,或許很久以後我又想起或者搜尋到這本書,覺得可以嘗試看下去,不同的年齡,接受的都是部分,但對於極其反感的設定,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去觸碰。”
她淡淡一笑,從書架中拿出一本:“也有很多我只能看一次的書,例如這本。”她將書遞給閬壬。
“這並不是我花錢買的,而是圖書館活動讓我們可以自己選一本書帶回去,我選了這本,優秀的有很多,但這本對我的印象很深,直到最後,兩個人都沒能在一起。”
閬壬隨意翻了幾頁,直接看結局。
“不是滋味的結局往往會讓讀者久久不能回神也很難接受。”
連皎:“這是我初中看的,年齡越小,帶來的感受就越沉重,記憶太深,偶爾閃過幾個片段都讓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