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嬰兒的胸膛裡一片寂靜,彷彿空空如也。
拔下發絲放在嬰兒的鼻子下面,也沒有任何氣流拂動的跡象。
用力的抽打嬰兒的足底,可嬰兒卻絲毫沒有反應,安靜的就像是個洋娃娃。
“窒息導致心跳呼吸驟停?!”
在如此緊張的時刻,楚良反而冷靜了下來。
他很清楚,在病人生死存亡之際,所有人都可以慌張,都可以畏懼,都可以逃避,但醫生卻不可以。
因為在這種時刻,醫生就是病人唯一活下去的希望。
“心肺復甦術!”
確定了是呼吸心跳驟停,唯一的搶救措施就是心肺復甦術。
只見楚良跪在嬰兒的右側,食指和中指伸出併攏,定位於嬰兒兩頭乳正中,然後按住下壓!
成年人的心肺復甦強調大開大合,雙臂打直,幾乎要藉助整個身體的力量下壓,目的是能夠充分啟用胸廓內部的心臟,讓它重新跳動起來,泵出血液。
在這種全力以赴下,動輒幾根肋骨骨折都是常有的事。
但對於嬰兒的心肺復甦來說,力量就不是最重要的了,節奏和深度的精準性才是關鍵!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技術活!
每分鐘一百次左右。
按壓深度保持在四厘米左右。
聽起來似乎簡單,但嬰兒心肺復甦本來就少見,如果不是兒科、急診科醫生,一輩子可能都遇不見幾次。
而且在這種緊張的環境下,普通人的肌肉都是緊張僵硬的,想要達成這個看似簡單的要求,還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然而讓楚良感覺到意外的是,自己按壓起來竟然會有一種得心應手的感覺。
明明是頭一次給嬰兒做心肺復甦,可楚良卻莫名有種熟能生巧的感悟。
“是原主的肌肉記憶嗎?我繼承下來了?”
楚良忍不住冒出了這個想法,可在這麼緊張急迫的環境下,也沒有時間讓他去慢慢思考這個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了。
三十次高質量的按壓之後,楚良開放氣道,又做了兩次人工呼吸。
就這樣不知疲倦的按壓了幾個迴圈。
圍觀的人群中突然有人興奮的呼喊道:“快看啊,這孩子臉紅了,是不是活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