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三月初一,鄭勳睿親率鄭家軍從南京出發,前往北直隸。
從南京出發的六萬鄭家軍,全部抵達淮北之後,乘坐船隻前往德州,與等候在德州的鄭家軍第二軍兩萬人會和,水路的速度比陸路要快很多,且鄭家軍火器眾多,若是完全依靠陸路的運輸,需要的時間太長,耽誤作戰的程序。
陝西鄭家軍第三軍的四萬人,已經從潼關出發,進入河南境內,他們行軍的路線要長很多,穿過河南府、開封府,進入北直隸,抵達河間府的滄州,在這裡與鄭家軍大軍會和。
十二萬鄭家軍將士將統一在滄州會和,接下來開始北進的征伐。
鄭勳睿親任大軍的統帥,鄭錦宏為大軍的副帥,劉澤清、楊賀、洪欣濤、洪欣貴、洪欣瑜等鄭家軍副總兵,王小二、黃得功等參將,悉數跟隨大軍出征,文官方面,南京禮部尚書楊廷樞、左都御史文震亨、戶部左侍郎熊文燦以及禮部左侍郎楊一鵬等,也悉數跟隨出征。
南京由禮部尚書周延儒和戶部尚書徐望華負責,一般事情可以隨時處理,若是遇見重大的事宜,則需要請示鄭勳睿。
周延儒曾經建議,在鄭勳睿率領大軍出征期間,是不是讓鄭瀚宇開始學著處理政務,鄭瀚宇已經十一歲了,年紀不大不小,可以參與到政務處理之中,鄭勳睿當然明白周延儒的意思,可他沒有同意,十一歲的年紀就參與到政務處理之中,還是太小了。
大軍從南京出發之前,湖廣總兵蘇從金、四川總兵蘇蠻子、福建總兵鄭凱濤等人全部請戰,懇求跟隨大軍出征。不過為了南方的穩定,鄭勳睿沒有同意他們的請求。
黃得功和李定國是跟隨大軍出征了,讓鄭勳睿意外的是。鄭芝豹和鄭森等堅決請戰,懇求跟隨大軍一同出征。就連在南京賦閒的鄭芝龍,也懇求鄭勳睿能夠帶著鄭芝豹和鄭森出征。
鄭勳睿經過了認真的考慮,最終決定帶著鄭森出征。
鄭勳睿此番的出征,文曼珊等人沒有反對,她們很清楚,此戰意義非凡,鄭勳睿必須要親征,不管怎麼說。富庶的南方不是政治中心,想要俾睨天下,想要登上巔峰,必須要徹底的掌控北方和中原。
徐佛家、楊愛珍和紅娘子等人,跟隨鄭家軍女兵營出征。
鄭家軍女兵營跟隨出征,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經過這麼多次的征伐,特別是在掌控南方的戰鬥之中,女兵營表現出來的能力,得到了完全的認可。她們主要負責的是傷員的護理,以及情報的收集和整理事宜。
鄭家軍女兵營的規模,已經從先前的幾百人。增加到了兩千人,此次有一千女兵跟隨大軍出征。
鄭家軍各級軍官還是知道憐香惜玉的,最好的戰馬和馬車撥付給了女兵營,行軍的過程之中,女兵營的前後被斥候營所佔據,這就保證了女兵營的絕對安全,鄭家軍將士出征的時候,身上揹負的火器、武器以及身穿的軍服,總重在十斤左右。女兵則要輕鬆很多,每人僅僅配備了一柄短柄的毛瑟槍。而且得到了特許,可以讓馬車幫忙運輸。
女兵的主要職責是護理傷員。讓傷員得到最好的照顧,能夠儘快的康復,並非是上戰場去打仗,故而也沒有必要攜帶很多的裝備。
不過作為女兵營的負責人、鄭家軍的遊擊將軍,紅娘子心中還是有數的,大軍需要的藥材,以及諸多包紮用的白布等等,那就是女兵營必須要關注的東西了,儘管隨軍郎中人數也不少,但僅僅憑著隨軍郎中,是無法攜帶大量的白布和藥材的。
卯時,鄭勳睿騎在馬背上,他的身後是六萬大軍,六萬大軍身後是南京城的城牆。
轉過身,看著整齊的鄭家軍將士,鄭勳睿的臉上微微有些紅,這種感覺很長時間都沒有過了,因為特殊的身份,他很少率領大軍親征了,此番率領鄭家軍親征,或許是最後一次了,大明王朝滅亡之後,他將登上巔峰,到了那個時候,想要親征太難了。
鄭家軍這柄利劍,已經打造了十多年,終於要開始最為艱鉅的征伐任務了,此番戰鬥至關重要,其意義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周延儒、徐望華和甘學闊等人,率領南京的所有官吏,來到城外為大軍送行。
臨時搭建起來的木臺,就在前方,木臺上面空蕩蕩的,誰都知道,今日此時,鄭勳睿才有資格上這個木臺,其餘任何人都是不行的。
鄭錦宏來到了鄭勳睿的身邊,小聲提醒,諸多的將士都做好了準備。
鄭勳睿點點頭,下馬之後慢慢朝著木臺走去。
隨著鄭勳睿一步步走上木臺,四周慢慢變得安靜起來了。
鄭勳睿走上木臺的時候,東邊的太陽剛好冒出頭來。
太陽柔和的光輝灑落在鄭勳睿的身上,這一剎那,鄭勳睿的形象變得無比的燦爛,讓所有人都有了頂禮膜拜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