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賀沒有參加豐鎮之戰,但是鄭錦宏曾經在都督府專門描述過豐鎮之戰,講述了八旗軍的驍勇,告誡軍中的諸多高階將領,任何時候都不能給忽視八旗軍的驍勇和戰鬥力。
作為都督府之中排名第一的都督,楊賀知道自己犯下了輕敵的錯誤。
眼看著廝殺陷入到膠著的狀態,楊賀著急了,他準備命令大軍開始總攻。
遼南的三萬大軍,其中只有一萬的騎兵,至於說丁寶坤率領的水師近兩萬人,其中真正的騎兵只有五千人,而騎兵對決的廝殺之中,步卒的作用是不大的,特別是在戰鬥廝殺陷入到膠著狀態的時候,步卒很難馬上給予騎兵支援。
楊賀麾下有近五萬的將士,一萬五千騎兵全部都參與到衝鋒廝殺之中,從人數上面來說,是佔據優勢的,可是面對已經遭遇到火炮攻擊的八旗軍,居然沒有能夠佔據到優勢。
這樣難怪楊賀著急了。
不過馬祥麟此刻站出來了,勸阻楊賀暫時不要命令大軍全線進攻。
從地形的熟悉方面來說,豪格是佔據優勢的,其哀兵必勝的信念是異常堅強的,豪格很明白,這場戰鬥失敗就意味著全軍覆沒,什麼都沒有了,而一旦獲取了勝利,則什麼都能夠保住,所以此刻八旗軍的戰鬥力是空前的。
這個時候朝廷大軍需要做到的,就是堅持,不斷消耗八旗軍的信心,讓他們逐漸陷入到絕望之中,等到八旗軍計程車氣慢慢失去的時候,就是總攻的時候。
馬祥麟的建議得到了楊賀的採納。
豪格是抱著必死的信念的,他率先衝鋒,參與到廝殺之中,甚至在炮火之中衝鋒。
豪格的驍勇,極大鼓勵了麾下的軍士,與明軍開始廝殺的時候,人數上面不佔據優勢的八旗軍,居然在廝殺之中佔據了些許的優勢。
這讓豪格異常的興奮,他認為打敗明軍的機會到來了。
左衝右突的豪格,斬殺了不少的明軍,此刻他幾乎要化身成為戰神了。
其實楊賀的疏忽,給了豪格機會,若是此時的豪格,頭腦清醒,知道他的任務是率領麾下的將士迅速撤離到遼陽去,那麼他還有可能率領部分的軍士殺出一條血路,撤往遼陽,儘管這樣做,損失會異常的慘重,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能夠撤離。
但豪格的自信心,此刻空前的膨脹起來,他認為打敗明軍的機會到了。
雙方一直都在拼力廝殺,相互之間都沒有退讓。
廝殺持續了足足兩個時辰的時間,明軍的傷亡很大,可八旗軍的傷亡同樣很大。
稍稍歇息的豪格,終於有些清醒了,因為麾下的軍官冒死提醒,大軍的主要任務是撤往遼陽,而不是陷入到廝殺之中。
此時的豪格,終於準備下達撤往遼陽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