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已經開始動筆,會在本書結束之後開始上傳,希望得到讀者大大的支援,祝讀者大大元宵節快樂。)
代善、濟爾哈朗、豪格與阿濟格等人齊聚瀋陽的情報,鄭勳睿當天就知道了。
剛剛得到情報的時候,鄭勳睿有些發懵,他不敢相信如此情況的存在,大軍已經突破了多爾袞設定的兩道防線,直接威脅到瀋陽,如此情況之下,按說八旗軍應該是嚴陣以待,各自做好相應的部署,抵禦即將到來的廝殺,可為什麼滿八旗所有的旗主都回到瀋陽了。
代善駐紮在撫順、薩爾滸和安樂州等地,豪格駐守在遼陽和海州等地,這些地方都是非常關鍵的,務必有主帥親臨指揮,應對各類突發的事情,難道身經百戰的代善等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居然在如此關鍵的時刻回到了瀋陽。
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代善等人對多爾袞產生了重大的意見,必須回到瀋陽與多爾袞議論,而且眾人分歧很大,不惜冒著危險前往瀋陽,不過鄭勳睿認為,雖然可能存在激烈的爭吵,但多爾袞能夠在這次議論的時候,統一眾人的觀點,完全的落實自身的部署。
和以前一樣,鄭勳睿不會給多爾袞任何的機會,不會給大清國任何的機會,多爾袞沒有統一和執行自身意見的機會,等到他的部署真正為滿人權貴接受的時候,一切都晚了。
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要是不能夠抓住,那鄭勳睿不可能原諒自身。
二十萬大軍已經全部都渡過了遼河,鄭錦宏率領的十萬大軍,早就朝著安樂州的方向急行軍,這北方的氣候也是奇怪,進入到二月,氣候迅速開始變化,夜晚不再是特別的寒冷。一些平坦的地方,冰凍開始逐步的消融,這充分的說明,北方的氣候開始轉暖了。
對於二十萬大軍來說。這是一個絕好的訊息。
鄭勳睿下令其餘的十萬大軍,全部集結到渾河與太子河會和的地方,若是他的預料準確,不要多長的時間,駐紮在遼陽一帶的滿八旗就要開始大規模的撤離了。
遼南的三萬大軍必須趁著這個時機進攻。在八旗軍尚未來得及撤離的時候,完全收復蓋州、耀州和海州等城池,同時力圖圍困鞍山和遼陽等城池,給八旗軍造成最大的壓迫,若是能夠牽制正藍旗和鑲白旗的軍士死守遼陽和鞍山等地,那就達到了最佳的效果。
丁寶坤率領的水師,必須在八旗軍準備從遼陽等地撤離之前,佔領連元島,同時從娘娘宮的方向登陸,已最快的速度對遼陽和鞍山等地展開進攻。如此遼南的大軍和水師就能夠從東西兩個方向展開對八旗軍的進攻。
三面合圍的局面一旦形成,則豪格麾下的正藍旗,以及多爾袞實際掌控的鑲白旗,不可能撤離遼陽等地,等待他們的就是被徹底剿滅的命運。
做到這一步,最為關鍵的是時間。
鄭錦宏率領的十萬大軍,同樣要抓住機會,在完全佔領安樂州之後,朝著南方延伸,陸續的佔領鎮北關、開原和鐵嶺等地。若是做到了這一步,那麼八旗軍就算是插上了翅膀,也飛不出這個鐵桶陣了。
鄭錦宏率領的十萬大軍,正月底就全部出發了。鄭勳睿本來還擔心前往安樂州的大軍被多爾袞和八旗軍發現了行蹤,促使多爾袞會孤注一擲,命令駐守瀋陽的八旗軍全力朝著安樂州的方向快速撤離,那樣的情況之下,鄭錦宏可能來不及紮上口袋,可從目前的情況看。八旗軍沒有任何的動靜,滿人權貴的高層居然齊聚瀋陽,要展開爭論了。
這真的是好運來了,什麼都擋不住。
鄭勳睿慶幸自己做出了最為準確的決定,那就是在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的權鬥尚未完全落幕的時候,命令大軍出擊,讓多爾袞等人手忙腳亂,根本來不及收拾權斗的殘局,就要全力投入到戰鬥廝殺之中,此刻多爾袞儘管掌握的權力,但並未能夠完全統一滿人權貴的思想,有些部署根本無法完全落實,於是就導致了目前局面的出現。
鄭勳睿的目光集中到了鄭錦宏率領的十萬大軍的身上,這一路大軍的行動是決定性的,因為鄭錦宏領取的是扎口袋的任務,徹底堵死八旗軍所有退路的任務,任務是不是能夠很好的完成,關乎到最終的戰鬥成果。
鄭錦宏及其率領的大軍,行軍速度不可能很快,一方面他們不是特別熟悉這一帶的地形,主要還是依靠嚮導帶路,另外一方面就是大軍的行蹤不能夠過早的暴露,很多時候不能夠在官道上面大搖大擺的行軍,或者說時間的選擇上面,儘量做到晝伏夜行,當然十萬大軍想要徹底隱藏行蹤,那是不可能的,最後一個方面,那就是十萬大軍攜帶了一定數量的火炮,這肯定是會耽誤大軍行軍速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