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調查署獲取大清國以及瀋陽方面的情報,已經非常容易,而且獲取到的都是重要的情報,大清國的漢人唯一的期盼,就是大明朝廷的大軍,能夠早日剿滅大清國,讓他們這些身在大清的漢人能夠揚眉吐氣,所以部分加入到情報網之中的漢人,不遺餘力的蒐集大清朝廷的各類情報,透過特殊的途徑送到大明京城去。
大清國的滿人權貴,還沉湎在權力的博弈之中,這個時候絕大部分的滿人權貴都要選擇站隊,究竟是支援以濟爾哈朗為代表的一邊,還是支援以多爾袞為代表的一邊,或者是選擇中立,如同代善那樣,其他的事情,沒有多少人真正的關心,至於說情報洩漏方面的事宜,更是無人問津。
這也不奇怪,濟爾哈朗和多爾袞這些滿人權貴之中頂尖的存在,都忙於權力方面的博弈,無暇關心其他的事情,就不要說下面諸多的滿人權貴了。
從大清國來的情報,清晰的表明,濟爾哈朗與多爾袞之間權力的博弈,已經達到頂峰了,兩人互不想讓,都想直接或者見解的控制年歲尚小的皇帝,代善選擇了迴避,有些時候也可能深陷其中,無法真正的超脫事外,至於說豪格,因為其糟糕的智商,幾乎被徹底拋棄,已經處於邊緣化的狀態。
調查署的情報源源不斷送到京城來,徐望華、周延儒、熊文燦和鄭錦宏等人是很高興的,他們深信皇上的判斷,認為大清國必定在內耗之中快速的衰弱下去,到時候朝廷大軍發起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進攻,怕是能夠在很短的時間之內佔領瀋陽,徹底滅掉大清國。
當然進攻是從遼東和遼南兩個方向同時展開的。
大清國權力的博弈,也牽涉到了草原部落,畢竟臣服大清國的草原部落,也是很重要的力量,譬如說科爾沁部落。大清國皇帝福臨的母親莊妃,就是科爾沁部落出來的。
所以說對草原部落的爭取,對禮親王代善的爭取,也是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不得不重視的事情。他們不可能孤軍奮戰。
大清國權力博弈的轉折性標誌,來源於滿八旗之中鑲白旗的一次躁動。
豪格兼任鑲白旗旗主,這是當初皇太極的安排,目的就是要削弱多爾袞的力量,不過腦子裡缺一根弦的豪格。根本沒有抓住這次機會,身為正藍旗旗主,豪格應該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鑲白旗這邊,至少需要熟悉鑲白旗諸多的軍官,將絕大部分的軍官籠絡在身邊。
可惜豪格採取的辦法,讓人大跌眼鏡。
豪格居然打壓鑲白旗的各級軍官,大概認為這些軍官都是多鐸的心腹,或者是崇拜多爾袞的,要知道滿八旗歷來都有隻認旗主、不認皇上的習慣,鑲白旗的絕大部分軍官肯定是擁護和終於旗主多鐸的。不過多鐸已經死了,鑲白旗的軍官肯定是要找到依靠的,這個時候豪格兼任旗主,只要丟擲橄欖枝,抓住鑲白旗的主要軍官,肯定是能夠穩住和逐漸掌控鑲白旗的,可惜豪格在兼任鑲白旗旗主之後,腦子裡面想到的就是削弱鑲白旗的力量,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除掉多鐸的心腹。
這就導致了鑲白旗的反彈,當初皇太極尚在位的時候。沒有誰敢於跳出來,可是皇太極駕鶴西去了,那就不好說了。
就在濟爾哈朗和多爾袞之間的明爭暗鬥達到**的時候,鑲白旗幾乎所有的軍官都跳出來。他們控訴旗主豪格,認為豪格絲毫不關心鑲白旗軍官軍士,目的就是想著滅掉鑲白旗。
本旗幾乎所有軍官控告旗主,這是大清國開天闢地的第一次,努爾哈赤建立滿八旗以來,都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事情。畢竟滿八旗的旗主代表的就是權力。
多爾袞抓住了這個機會,命令朝廷做出了調查,調查之後形成的文書,列舉了豪格大量的壓制和隨意處置鑲白旗軍官軍士的行為,就連濟爾哈朗看見了這些文書,也是皺著眉頭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代善主持的商議,做出了決定,免去了豪格鑲白旗旗主的職務。
不過究竟誰出任鑲白旗旗主的事宜,因為濟爾哈朗的反對,暫時沒有人選。
如此看來,好像僅僅是豪格被免去了鑲白旗旗主的事情,不會引發多大的動靜,其實不然,大清國的天平已經發生了重大的傾斜。
乾清宮,鄭勳睿拿著手中的文書,語氣頗為嚴厲的開口了。
“內閣分析了很多有關大清國的情報,朕原來說推遲一個月進軍,如今已經過去了接近兩個月的時間,之所以一再推遲進軍的時間,主要還是因為時機不是很成熟,可如此重大的情報,內閣沒有能夠分析到其中的內幕,朕有些失望。”
鄭勳睿語氣嚴厲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