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太極身邊數十年的時間了,范文程非常瞭解皇太極,知道皇太極說的哪些話是真的,哪些話就是敷衍的,譬如說今日說到的準備善待漢人的事情,就是典型的敷衍。
大清國面臨困境,雖然尚未大規模的爆發出來,可睿智的皇太極提前發現了,提前想到了應對的辦法,這對於大清國來說是好事情,可想要真正解決大清國存在的問題,可不是嘴上隨便說說那麼簡單的,這需要皇太極想到真正的應對辦法。
在范文程看來,皇太極應該是雙管齊下,一方面派遣代善前去與大明朝廷商談,期盼大清國與大明朝廷能夠在遼東或者遼南互市,同時也做好商談破裂的準備,派遣八旗軍從宣府或者是大同的方向入關劫掠,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耗費氣力整治大清國目前不穩定的局面,告誡諸多的滿人,務必從大清國的未來考慮,善待漢人和朝鮮人,同時儘可能的讓這些漢人心甘情願的為大清國做事情。
這恐怕是解決困境的最好辦法。
皇太極只想到了第一個方面,忽略了第二個方面。
或許是皇太極的年紀大了,想法不一樣了,為了能夠穩住滿人權貴,皇太極選擇了犧牲漢人和朝鮮人的利益,畢竟大清國是滿人權貴的大清國,皇太極所有的依靠,也是來自於滿人權貴以及草原上的部落的,漢人和朝鮮人,一直都是被壓制在最底層的,就是為大清國做牛做馬的,沒有什麼實際地位的。
皇太極不想折騰,不想滿人權貴出現什麼不滿。
說到底,皇太極相信的還是滿人權貴,骨子裡還是排斥漢人的。
范文程看出了其中的奧妙,故而感覺到異常的沮喪,若是皇太極一直都秉持如此的態度,那麼身在大清國的漢人,就真的沒有多少的活路了,身在大清國的漢人造反基本是不可能的,八旗軍的驍勇,讓這些漢人根本就不敢也沒有機會反抗。
皇太極怕也是看透了這一點,認為漢人沒有能力反抗,只能夠乖乖的做事情。
極度的沮喪佔據了范文程整個的腦海,他將自己關在書房裡面,不準任何人打擾,哪怕是他深愛的夫人也不準打擾。
范文程仔細的思索在今日大政殿的每一幕,思索皇太極說出來的每一句話,反覆的加以分析,他希望自身的判斷是錯誤的,或許皇太極會真的出手,制止滿人權貴的很多不妥當的做法,可是思來想去,范文程愈發堅定了自身的判斷,那就是皇太極會在一段時間之內放棄漢人和朝鮮人,滿足滿人權貴的利益。
一直思索到最後,范文程的臉色突然變得蒼白。
皇太極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沒有與他范文程單獨的交談,偏偏今日的交談,說出來了那麼多重要的話語和事情,難道僅僅是因為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傾訴的,他范文程在皇太極身邊數十年,從未見過皇太極如此的說話。
皇太極為什麼說那麼多重要的話語,不僅僅關乎到大清國皇位繼承人的問題,還關乎到大清國下一步的行動事宜,難道他范文程這個漢人就如此的值得信任嗎。
范文程越想越害怕,他感覺大自身陷入到一個巨大的漩渦之中,漩渦之內發生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他的能力可以扭轉和抵禦的,有朝一日,這個巨大的漩渦會將他范文程徹底的吞沒,讓他沒有反抗的能力。
思索良久,范文程提筆開始寫東西了,這倒不是他刻意所為,而是一種習慣,將所思所想都寫下來,接著仔細分析,弄懂事情之中的奧妙。
寫出來的這些東西,范文程全部都是在事後銷燬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