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暫時穩定下來了,不過互市也被徹底的封閉了,不僅僅是遼河的封閉,草原上也是一樣,大明朝廷的要求非常的明確,草原部落之中,只有效忠和服從大明朝廷的草原部落,才允許與大明互市,其餘部落一律不準從大明購買任何的貨物。
採用互市的辦法圍堵大清國,這等於是殺人不見血。
大清國地處極北之地,氣候嚴寒,糧食產量很低,想要維持生計有很大的困難,加之這些年以來,八旗軍入關劫掠,每一次都劫掠大量的漢人,進攻朝鮮的時候,更是劫掠了幾十萬的朝鮮人,讓大清國的人口空前的膨脹,可這些人都是要吃飯的。
大清國的四周幾乎被全部封閉起來,遼南大部分地方被大明軍隊佔領,大清國與朝鮮的聯絡被完全切斷,遼河以西同樣被大明軍隊佔領,這裡已經成為大清國的禁區,大清國的北方是草原和白山黑水,大都是貧瘠之地,也就是說,大清國與周遭的聯絡,除開草原上部分的部落,其餘全部都不存在了。
這等於是卡住了大清國的咽喉。
按照范文程的預計,最多一年左右的時間,大清國就會出現糧食方面的危機,依照大清國自身的糧食產量,根本無法維持,八旗軍在草原的征伐以及遼東之戰,消耗了大量的糧草,這已經讓皇太極不堪重負了。
一旦糧食的饑荒來臨,首先遭難的肯定是漢人和朝鮮人,至於說那些滿人權貴,還是可以維持的,可大清國的滿人不多,大部分的還是漢人,一旦漢人和朝鮮人亂起來,皇太極和八旗軍根本無法平息。
大清國出現內亂,大明軍隊趁虛而入,那個時候恐怕就是大清國覆滅的時候。
對於這一點,范文程看的非常清楚,可短時間之內,他不會提出來這方面的擔憂,因為皇太極暫時沒有發現這方面的問題。
皇太極的確是一代梟雄,可惜在維持生計以及民生建設方面,不是特別的擅長,皇太極一直都是以征伐起家的,包括先皇努爾哈赤,他們在民生建設方面,沒有想到很好的辦法,一旦缺乏了錢糧,很多時候都是依靠劫掠的方式獲取。
雖說成立大清國之後,皇太極將部分的精力放置到民生方面,讓大清國逐漸的穩定下來,可皇太極真正的重心,還是放在了遼東、遼南等地,皇太極重點想到的,還是要征服中原、徹底推翻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出了一個奇才,此奇才如今是大明的皇上,如此意味著大清國統領中原的希望逐漸失去了,且今後能夠保住大清國的希望都越來越渺茫。
皇太極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了,身體也不是很好,這個時候將主要的精力放置到民生方面,可能性不是很大了。
也正是基於這方面的考慮,范文程整體的看法都是悲觀的。
大清國已經開始出現不穩定的苗頭,諸多的滿人權貴對漢人的仇視達到了高峰時期,時不時有漢人遭遇到打罵,甚至被斬殺,皇太極曾經專門制定了規矩,不準滿人權貴隨意的斬殺家中的奴僕,可惜在八旗軍在遼東慘敗之後,皇太極對於大清國各地出現的欺辱滿人的現象,也是睜一眼閉一眼了。
這樣的行為,是在徹底動搖大清國的根本。
范文程看出來了,他相信皇太極也看出來了,只不過為了平息滿人權貴的憤怒,皇太極選擇了暫時的縱容,這種暫時的縱容,很有可能開啟動搖大清國根本的序幕。
范文程已經感覺到了寒心和頹廢,儘管想到了這些事情,可他一直都是閉口不言,以前那種踴躍的為皇太極出謀劃策的激情,一去不復返了。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范文程還是非常小心的,除開必須要到大政殿去上朝,其餘的時候他閉門不出,不見任何人,他知道很多的事情不可能瞞過皇太極,他更是清楚不能夠讓皇太極疑心,不能夠讓皇太極震怒,否則他這個漢人,在大清國五立錐之地,在大明王朝更是不可能被原諒的罪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