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不可違,北直隸的老百姓深受後金韃子的肆掠,恨透了他們,朝廷大軍在遼東獲得了勝利,老百姓比朝中的文武大臣還要高興,他們希望朝廷大軍趁勝追擊,徹底剿滅八旗軍,滅掉大清國,老百姓有這樣的想法和意願,這是好事情。”
“不過諸位身處的高度不一樣了,若是也有著百姓那樣的想法,朕就要批評了,對付大清國的辦法和策略,朝廷早就確定下來了,不會動搖。”
“有人認為,朝廷大軍此刻應該朝著遼河前進,壓迫八旗軍,讓皇太極坐臥不安。”
“表面上看起來,這個建議是很不錯的,雙管齊下,一方面禁絕與大清國的互市,一方面用軍隊壓迫他們,效果一定是很不錯的。”
“不過朕可不是這樣看的,不要小看了皇太極,更不要小看了滿人的鬥志,短短几十年的時間,滿人就從黑山白水之間崛起,建立了大清國,他們驍勇善戰,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而且他們有著不一般的韌性,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之下,開創出來了一片天地。”
“如此情況之下,朝廷大軍朝著遼河的方向開進,勢必讓皇太極破釜沉舟,也可能讓滿人空前的團結起來,想方設法的擺脫困境,到了那個時候,朝廷想著讓大清國內亂,那就是異想天開的事情了。”
“所以朝廷還是採取封鎖為主的辦法,大軍暫時不要朝著遼河的方向開進,守住寧遠和西平堡等城池足矣,不要讓八旗軍感受到太大的壓力,這樣的情況之下,滿人內部的矛盾才有可能充分的暴露出來。”
“大清國失去了遼河以西所有的地方,他們所佔據的地方,大都處於貧寒之地,糧食產量不足,自身更是沒有什麼產出,以前大清國能夠維繫,主要還是依靠四處的劫掠,現如今他們沒有這樣的膽量,甚至不敢渡過遼河。”
“如此情況之下,朝廷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徹底封鎖大清國,朕料定,最多一年的時間,大清國將難以為繼,沒有了糧食,不管八旗軍多麼的驍勇,都是無力施展的,若是走投無路的八旗軍,想著渡過遼河劫掠,來多少朝廷大軍剿滅多少。”
“溫水煮青蛙的事宜,朕已經說過了,現如今朝廷對待大清國,就是這個辦法,讓他們不知不覺的衰落下去,機會一旦成熟,朝廷大軍則傾力進攻,一鼓作氣剿滅八旗軍,滅掉大清國。”
“朝廷大軍招募已經進入尾聲,招募軍士的訓練務必抓緊,朕以為,朝廷大軍保持四十萬人的規模足矣,除非是遇到特殊情況,否則不要擴充軍隊人數,朝廷的負擔已經很重,若是軍隊人數過多,朝廷怕是難以承擔。”
“海外貿易和商貿事宜,是下一階段朝廷最為重要的事宜,必須要抓緊,不能夠有絲毫的放鬆,這關乎到朝廷的賦稅,今年以及明年,工部要完成大運河整治事宜,各地的官府要開始道路溝渠等的整修事宜。”
。。。
牽涉到關鍵的事情,鄭勳睿幾乎都是一錘定音,他需要樹立起來這樣的形象,他需要鞏固皇權,集權和強權是如今最為重要的事情之一。
乾清宮的商議,與之前已經有了一些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皇太極鄭瀚宇也參與其中了,儘管說鄭瀚宇虛歲不過十四歲,可已經沒有誰將其看作是小孩子。
讓鄭勳睿略微不滿意的地方,就是鄭瀚宇一直都是生活在富貴之中,沒有遭受什麼坎坷,所以他需要言傳身教,讓鄭瀚宇看清楚如何的處理朝政,如何的抓住重點,將來鄭瀚宇繼位之後,才能夠很好的署理朝政。
這關乎到大明王朝是不是能夠真正的興旺下去,這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幾千年來的歷史,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一個王朝的興盛持續的時間很短,可衰落下去倒是很快的事情,幾百年之後的事情,鄭勳睿想不到那麼多,也管不了那麼多,不過他可以努力,不僅僅是從制度上面努力,更是要從繼承人的方面努力,再好的制度,也是需要人去執行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