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高瞻遠矚,臣不能及,八旗軍此時兵力分散,瀋陽空虛,阿巴泰根本不敢輕易撤離寧遠和錦州等地,必須要死守,若是阿巴泰輕易就撤離了,那麼瀋陽就處於巨大的危險之中,阿巴泰無法承擔這樣的責任。”
熊文燦說完之後,鄭勳睿再次開口了。
“皇太極也是一代梟雄,其能力很強,一旦前軍佔領了錦州,皇太極很快就能夠知道鄭家軍的作戰部署,也會很快做出相應的部署,故而鄭家軍的前軍和中軍,作戰必須迅速,不能夠拖拉,前屯高臺堡甚至是塔山等地,不是鄭家軍作戰的重點,大軍的重點就是寧遠和錦州兩座城池,前軍明日開始行動,中軍二十日從山海關發動進攻,作戰時間限定在一個月之內,朕希望一個月之後,阿巴泰及其麾下的十五萬八旗軍徹底消失。”
翌日,鄭錦宏和楊賀率領五萬前軍,從京城出發,趕赴山海關。
按照皇上的要求,前軍在行軍的過程之中,儘量的保密,當然五萬大軍想要徹底保密,可能性不是很大,且大軍攜帶有紅夷大炮和弗朗機,行軍速度不可能很快。
前軍出發之後,鄭勳睿開始大張旗鼓的造聲勢了。
京城內外都知曉了,皇上將要御駕親征,從山海關一路殺過去,收復關寧錦防線,渡過遼河,攻打瀋陽,徹底滅掉後金。
訊息迅速開始擴散出去。
剛開始是朝中的文武大臣興奮的議論,到後來京城的百姓也開始議論,漸漸的北直隸很多的地方也開始議論了。
鄭家軍即將征伐遼東的訊息,就這樣傳出去了。
內閣很是平靜,因為這一切都是皇上和內閣安排的。
前軍的行動不可能完全保密,但又不能夠過早的洩漏行蹤,免得引發阿巴泰的注意和懷疑,最好的辦法,就是公開中軍的行蹤了,而且專門透露出來皇上御駕親征的事宜,有了準確的時間,有了皇上御駕親征的訊息,阿巴泰的注意力一定會被完全吸引過來。
這樣就能夠保證前軍的行蹤基本保密了,而且就算是八旗軍偵查到前軍的行蹤,也不會引發阿巴泰特別的注意,因為那個時候,皇上率領的中軍已經從山海關出發,殺向前屯等地了,阿巴泰會認為前軍不過是負責騷擾的部隊,或者是斥候等等。
儘管是正面的作戰,可是計謀還是需要的。
眼發的時間就要到了。
內閣大臣開始提出來要求,內閣首輔徐望華首先寫下了奏摺,懇請跟隨皇上前往遼東作戰,不管怎麼說,皇上身邊需要參謀,也需要有人幫助處理公務。
內閣次輔周延儒同樣提出申請,懇求跟隨皇上出征。
其餘內閣大臣一樣要求跟隨出征。
徐佛家楊愛珍等人也跟隨提出申請,因為她們依舊在調查署做事情,跟隨皇上出征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皇后娘娘文曼珊雖然沒有提出來跟隨出征的要求,可是同意讓徐佛家和楊愛珍跟隨皇上出征,畢竟兩人跟隨在皇上身邊,能夠很好的照顧皇上。
鄭勳睿很快做出了決定。
內閣次輔周延儒禮部尚書楊廷樞以及徐佛家和楊愛珍等人跟隨出征,內閣首輔徐望華留守京城,盡力輔佐皇太子,朝中若是有什麼重大事宜,及時稟報。
讓周延儒跟隨出征,主要是需要處理朝中稟報的緊急事宜,讓楊廷樞等跟隨出征,就有著參謀的意味了,至於說徐佛家和楊愛珍,大軍的確需要情報的支撐,再說皇后文曼珊專門提出來了要求,必須讓徐佛家和楊愛珍跟隨出征。
一切準備完畢之後,出征的日子也要到來了。
朝廷上下信心滿滿,京城的百姓也是奔走議論,相信鄭家軍此番出征,一定能夠徹底剿滅八旗軍,滅掉大清國。(未完待續。